.

针刀与手法治疗肩部疼痛手麻木颈椎受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斜角肌解剖位置:

斜角肌其实是一个肌群,分为前、中、后斜角肌以及并不是所有人都存在的小斜角肌。前斜角肌起点附着于C3—6的横突前结节,止点附着于第一肋骨内缘以及锁骨下动脉前方、锁骨下静脉后方以及膈神经后方;斜角肌中最大的中斜角肌起点附着于C2—7的横突后结节,止点附着于第一肋骨上缘以及锁骨下动脉横沟的深处,前斜角肌附着点的后方;后斜角肌起点附着于C5—7的横突后结节,止点附着于第二肋骨外表面,它位于中斜角肌之后,上斜方肌与肩胛提肌前缘的深部;

而小斜角肌是一块多变的肌肉,通常起点附着于C6—7的横突前结节,止点位于第一肋骨的内缘,小斜角肌位于前斜角肌深部。

其中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的肌膜内,与锁骨下神经相连,随着锁骨下动脉、静脉进入胸腔。

当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处与锁骨间隙中被肌肉卡压会发生胸廓出口综合症。

斜角肌体表触诊:

枢椎(第二颈椎)横突:标志点为下颌角和胸锁乳突肌,它们中间即为枢椎横突,其前结节位于横突前方,后结节位于横突后方,触诊时需小心。

第3—7颈椎横突:检查者手指位于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之间,上下滑动手指即可触到横突。

前斜角肌:定位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只要稍向后靠近锁骨处,用一个手指或两个手指即能触摸到斜角肌肌腹。手指逐步向外侧移动,向下可触摸到第一肋骨。

中、后斜角肌:定位肩胛提肌,将手前移,在锁骨窝内可触摸到相当体积的中斜角肌肌腹,后斜角肌在中斜角肌后部。

斜角肌功能:

由于斜角肌均附着于颈椎横突和肋骨上,当颈椎固定时,斜角肌收缩可以上提肋骨,以协助完成呼吸的吸气动作;当肋骨固定时,单侧斜角肌收缩可使颈椎发生同侧侧屈,双侧收缩,可协助颈椎屈曲;另外斜角肌还有提供颈椎中下段的稳定性。

斜角肌损伤原因:

造成斜角肌劳损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头颈在侧屈、侧倾等某个姿势固定位持续时间过长。例如:写字、伏案工作、看书、看电视、打麻将、坐车等,使前斜角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过度疲劳而损伤。长时间提重物牵拉。因物体重而头部必须向相反的方向。这样在外力长时间的作用下,极易造成前斜角肌损伤。

另外瘦高且脖子细长的女性极易发生斜角肌紧张。

斜角肌损伤的症状:

斜角肌紧张会对颈部的转动受到轻微的限制,斜角肌过于紧张会出现肩胛骨内侧缘上部及其内侧区域疼痛,向前牵涉至胸部,向外侧传导时可引起手臂前后、前臂桡侧,有时也会延伸至拇指和食指,拇指感到麻木,对冷觉感觉不明显;活动后休息,此疼痛经常出现在左侧胸部,会被误诊为冠心病。

当患者出现肩胛骨上角内侧缘疼痛时,按摩其上臂,会主诉肩部疼痛;当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同时受压,患者常用手支撑头部,使之向患侧倾斜,借此缓解前斜角肌的张力。在锁骨上窝可扪及前斜角肌紧张、压痛。压迫肌肉引出重压痛与放射痛,颈部伸直加重疼痛。有时手部出现过敏与寒凉、运动障碍及反射消失。他们的睡眠质量由于夜间疼痛加重也会受到影响,病人会选择坐睡或使用枕头达到避免斜角肌持续缩短来缓解疼痛。

臂丛神经在离开第一肋骨时被勾住而导致其被斜角肌卡压,会出现手臂麻木、刺痛等症状以及偶尔发生物体从手中不经意的掉出去的现象。

当斜角肌卡压锁骨下静脉或淋巴导管时,病人会发生四根手指与手背的手部肿胀,手指并伴有僵硬,手指指间关节在伸展的情况下很难弯曲握拳。

斜角肌损伤也会导致呼吸肌的部分问题,引起呼吸心慌、胸闷。

一、针刀治疗

因C3–C8神经根受累引起的斜角肌痉挛,应先治颈椎病,肌肉本身病变所致的斜角肌收缩,可行隔神经阻滞。顽固性斜角肌紧张,肥厚所致者,针刀松解治疗效果佳。

1.患者仰卧位,头转向健侧,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床头,左手从颈侧点按颈椎横突末端,在触压酸胀明显处定点。左手拇指加压分剥横突前的血管、神经直达骨面。针刀从颈侧进针,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垂直皮肤刺达骨面,针刀刃勿离骨面,向前部探至前结节,手下感前结节肌肉坚硬或痉挛,可将刀口线调转45°,即垂直前斜角肌纤维方向切2-3刀。

2.患者仰卧,术者坐于患侧,左手拇、食、中指将病变之前斜角肌捏住,针刀刀口线与前斜角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皮肤刺入,左手中指垫于前斜角肌侧后,引导针刀达病变处,纵切数刀外围的筋膜,然后纵行疏通剥离,若有痉孪之肌纤维,将刀口横过来切几刀。

3.若患侧第1肋骨上缘有压痛点,针刀可从胸部垂直第1肋骨刺人至骨面,摸索至肋骨上缘,患者无剧痛、麻木感,在酸胀明显处,垂直前斜肌纤维方向切几刀。

二、手法治疗

松解后,令患者微向患侧转头,后伸颈部,术者依此姿势顺势上提旋转头颈,令前斜角肌拉长,使粘连更进一步得到松解。

三、注意事项

1.进针点宜选在锁骨上2cm左右,针刀不可离开骨面,或以左手引导,防止刺破胸膜顶,伤及臂丛及锁骨下静脉等重要组织。无经验者勿做此项操作。

2.若前斜角肌压痛明显,臂丛神经刺激症较重,可先行1%利多卡因、亚甲兰、强的松龙混和液局封。

3.在颈椎横突进针对无过硬技术者,不要做此项操作,以兔发生意外。

与斜角肌损伤有关的疾病:

1、腕管综合征:可能是由于斜角肌紧张而引起的手部水肿,导致腕管内压力过大而出现正中神经受压。

2、第四、五、六神经根病变:斜角肌紧张可能会卡压臂丛神经,而引起神经根病变。

3、胸廓出口综合症:斜角肌紧张卡压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

斜角肌损伤的鉴定方法:

1、患者将头转向疼痛一侧,并且低头使下巴至锁骨上方的凹陷处。由于这个动作使斜角肌强烈的持续缩短,会导致近端或远端的疼痛。

2、患者外展肩关节至水平位,并屈肘90度;接着肩关节继续外展使肘关节置于额头上方。该动作提高肋骨、增加锁骨下间隙能使疼痛立即或数分钟内缓解。

3、手指伸直时屈指测试,当近远指间关节不能完全屈曲,而使手部不能握紧时,应考虑为斜角肌损伤。

(1)根据华人一手李建民老师的压揉方法进行处理

压揉斜角肌起止点放松斜角肌

(2)斜角肌的拉伸:

即患者头部健侧侧屈,被拉伸侧的手压在臀下做固定,对侧手跨过头部协助头部侧屈。当脸部向侧屈同侧旋转时,拉伸后斜角肌;脸部不动时拉伸中斜角肌;脸部向患侧旋转时,拉伸前斜角肌。

第十二期全国筋膜学—宫氏脑针—软外整合医学高级研修班

“筋膜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南方医科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科原负责人原林教授及科研团队,在国家项目“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技术”“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集构建与海量数据库系统”和国家课题“针灸理论的筋膜学说基础研究”的研究成果上,是在探索人体“经络”解剖学实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原创的学科理论体系。

筋膜(fascia)是人体分布最为广泛,人体筋膜组织遍布于躯体、内脏,并连绵、延续形成庞大的网络,涉及人体内的免疫应答及创伤修复、成纤维细胞分化、细胞骨架重塑、生化物质释放、上皮细胞增殖反应和肿瘤细胞增殖等活动。

筋膜学(fasciology)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包括:“筋膜”与“穴位”的相关性全身的筋膜支架网络与“经络”的相关性。关键性的理论突破是提出了“人体结构的双系统理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筋膜支架网络。通过中医学和解剖学结合,以筋膜为载体把中医的功效表现挖掘出来,回归科学中医的本质,是用中医思维对人体观和方法论的一次全新尝试。

多年来由深圳大学医学院筋膜学发展研究中心原林教授、王军教授“筋膜学”基础科研团队和“软外泰斗”吴卫国教授等30余位临床一线团队;结合“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针刀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整合“脑针、轩氏骨针、筋膜针、筋骨针、骨针刀、颅骶椎内脏疗法”等治疗技术,在樊代明院士“整合医学”的思想指导下,经过近3年余家医疗单位临床应用和实践,逐渐形成全新的科学化、系统化、完整化的“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诊疗体系”。

在“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理念指导下,临床上治疗疑难顽固性慢性疼痛性疾病(慢性软组织损伤、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三瘫(偏瘫后遗症、脑瘫、截瘫)、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支气管哮喘、恶性肿痛等疾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疗效显著。是值得当代医务工作者学习、研究、推广和应用的中医治疗性技术。

“整合医学”是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率先提出的,全称整体整合医学(HIM),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其核心目的是解决现代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遇到的最大难题:专业过度细化、专科过度细划和医学知识碎片化,引导未来医学走向!

整合医学是一种不仅看“病”,更要看“病人”的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从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出发,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并将人放在更大的整体中(包括自然、社会、心理等)考察,将医学研究发现的数据和证据还原成事实,将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共识转化成经验,将临床探索中发现的技术和艺术聚合成医术,在事实、经验和医术层面来回实践,从而形成整体整合医学。

“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通过现在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理念,将筋膜学、软组织外科学、中医经络筋经、中医外治、中医微创、中医各家针法、手法及中药学等取长补短、碰撞创新、有机整合。一定会成为整体整合医学及未来杏林的一处奇观,更简便、高效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相应《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国家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推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经筋膜软组织医学学术组委会研究决定年11月9—13号(11月8全天报道)西安召开“第12期全国筋膜学-宫氏脑针-软外整合医学高级研修班”本期研修班将筋膜学、宫氏脑针、轩氏骨针、筋膜针、筋骨针、骨针刀、软组织外科学优势整合、理论新颖独特,针法简便高效;尤其在脑与躯体(脑针疗法与轩氏骨针)、局部与整体(软外与筋膜学)全新的整合整体观,相信会给您更多的启迪和受益。期待您的参与!

主办单位: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

承办单位:医院、洛阳康曌堂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广州轩辕堂中医药研究院

本期全国筋膜学-宫氏脑针-软外整合医学高级研修班”以“筋膜学”全新的方法论和人体观、以筋膜精细解剖为基础;从人的整体出发,本着“筋骨并重”的原则;在筋膜、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以“整合发展、融合创新、合成体系、聚合未来”为指导思想,整合宫氏脑针(颅骨)、轩氏骨针(上肢带骨)、筋骨针(骨内循环)、骨针刀(躯干骨)、松骨术(骨关节)等针法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相信会给您更多的启迪和受益。期待您的参与!

二、授课内容及老师:

(一)授课内容

1、整合医学部分

(1)整合医学概要;(2)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产生背景和使命;(3)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应用。

2、筋膜学部分

(1)筋膜学概要;(2)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3)筋膜学的相关研究及生物学意义;(4)筋膜学与经络;(5)筋膜学国内外研究进展;(6)筋膜在临床的重要性;(7)筋膜与临床疾病的诊疗;(8)临床神经解剖与疾病;(9)筋膜与神经的关系。

3、“轩氏骨针”部分

(1)软组织外科学压痛点检查方法及理论;(2)压痛点与“轩氏骨针”治疗关系;(3)“轩氏骨针”在常见软组织疼痛的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4)“轩氏骨针”临床治疗观摩。

4、筋膜针、筋骨针部分

(1)筋膜针、筋骨针的原理;(2)筋膜针、筋骨针对常见疼痛的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3)筋膜针、筋骨针的临床治疗观摩。

5、针刀刺骨术部分

(1)针刀刺骨术的治疗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基础理论;(2)针刀刺骨术的临床应用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3)针刀刺骨术的的临床治疗观摩。

6、“宫氏脑针”部分

(1)神经调衡理论;(2)神经调衡理论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3)“宫氏脑针”的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4)“宫氏脑针”临床治疗观摩。

7、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理念下慢性疼痛的病因、病理、治疗和预防。

(二)讲师团队

1、原林:“筋膜学”创始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学科南方医科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科负责人,深圳大学医学部解剖学科负责人,原国家卫生部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广东省解剖学会临床解剖主任委员、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名誉主席等职。

为国家的项目“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集构建与海量数据库系统负责人,国家课题“针灸理论的筋膜学说的基础研究”负责人。第次香科学会议“筋膜学研究”执行主席。先后发表论文余篇,获发明专列5项,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年开始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并逐渐完善原创性科学理论体系:“筋膜学”,是筋膜学研究首席专家。

2、吴卫国:教授、软外泰斗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毕业于现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原上海铁道医学院),由国家统一分配至医院(医院)工作至退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积极支持宣蛰人教授传播软组织外科学,并于年内部出版《软组织外科学》和举办历时两个月的全国首届“软组织外科与创伤外科”学习班。从年开始历任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顾问;年任首届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医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非药物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名誉主席。当前集中、整合软组织外科学和筋膜(筋膜学)研究的成果,全力创始一个从基础到临床软组织外科学而努力。

3王军:“筋膜学”领军人物、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深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现任深圳大学筋膜学研究院,医学部中医筋膜学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筋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解剖学和筋膜学,是原创性科学理论体系“筋膜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领军人物。

4、宫小虎:宫氏医疗董事长、宫氏脑针联合创始人

宫小虎:国医大师唐祖宣先生入室弟子,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律师和心理咨询师。于年创办宫氏医疗,辖有北京宫氏脑针研究院、淄博神佰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院限公司等,技术合作中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康复科、老年病科、疼痛科等。

5、李轩:院长、轩氏骨针发明人

原医院疼痛科主任;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副主席、医院院长;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教材编委《瑶医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编委;广西省卫计委《瑶医临床诊疗规范》编委;广西卫计委瑶医银钗针技术标准制定者。

从事银质针研究十数年,3年师从于中国软组织外科创始人,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终身荣誉理事长著名骨科学专家宣蛰人教授,并收其为嫡传弟子,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究并创立瑶医银钗针疗法,并被聘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教材编委。年在软组织致痛理论的指导下又研究创立了“轩氏骨针”,该技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无痛苦,并且效果显著而持久。李轩老师研究出的这项独有的技术,大大减少了以往针灸治疗的复杂化,使其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安全、高效、无痛苦,便可解决患者被疼痛折磨的难题,疗效立竿见影,治疗效果惊人。主要治疗各急慢性疼痛,如:腰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冷胀麻木等颈肩腰腿痛及肢体功能障碍。

6、原海旺:筋膜解剖实战型专家

受聘于河南省医学临床模拟解剖创始人、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副主席、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软组织诊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软组织解剖组主任、河南省软组织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颈肩腰腿痛医师学会解剖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解剖委员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解剖院士工作站高级工程师、中国中医药研究协会软组织诊疗委员会理事、郑州宏科卫教用品有限公司解剖技术总监。从事临床解剖教学20余年,曾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的基础解剖教学及生命科技馆的建设解剖技术支持!参与编著鼻整形外科学,脂肪移植抗衰,实物解剖图谱,临床实物解剖应用学等著作。

7、张长明:“宫氏脑针”研究院副院长;

张长明:宫氏脑针疗法研发团队成员、北京?中关村炎黄中医药创新联盟筋膜软组织创新发展联盟副主席;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新适宜技术推广,自年3月跟随宫氏团队开展宫氏脑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是宫氏脑针疗法的奠基者之一,经过宫氏脑针疗法5年多的实践与应用,对于宫氏脑针疗法的理念有深刻且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8、张永伟:筋膜针、筋骨针发明人;

筋膜针、筋骨针发明人;北京?中关村炎黄中医药创新联盟筋膜软组织创新发展联盟副主席;世界汉唐中医药联合会骨筋膜专业委员会会长;华夏生命科学院院长、联合国人类生存研发基地秘书长、国教新视点(北京)国际教育咨询中心秘书长、美国哥伦比亚管理中心秘书长。

9、李树明“神针门”创始人、

副主任医师,现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针刀疼痛科主任,北京?中关村炎黄中医药创新联盟筋膜软组织创新发展联盟副主席;、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委会理事,医院学术委员会常委。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师从软组织外科学的奠基人宣蛰人先生,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在先后多例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被业界誉为“豫南神针”。

(注:以上专家为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讲师团队,本次研修班现场授课老师以课程安排为准。)

四、课程安排

日期

内容

11月8日

全天报到

11月9日

1、筋膜学概要;2、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3、筋膜学的相关研究及生物学意义;4、筋膜学与经络;5、筋膜学国内外研究进展;6、筋膜在临床的重要性;7、筋膜与临床疾病的诊疗;8、临床神经解剖与疾病;9、筋膜与神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1月10日

(一)张长明老师:1、神经调衡理论;2、神经调衡理论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3、“宫氏脑针”的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4、“宫氏脑针”临床实操。

11月11日

1、骨-筋膜系统概论;2、骨-筋膜系统在人体造血、免疫及体液调节机理的探讨;3、骨-筋膜系统与骨病发展关系的探讨;4、筋膜针在软伤疾病的应用及实操;5、筋骨针在风湿骨病、偏瘫后遗症及疑难杂症的应用及实操。

11月12日

1、软组织外科学压痛点检查方法及理论;2、压痛点与“轩氏骨针”治疗关系;3、“轩氏骨针”在常见软组织疼痛的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4、“轩氏骨针”临床实操观摩;

11月13日

(1)针刀刺骨术的治疗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基础理论;(2)针刀刺骨术的临床应用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3)针刀刺骨术的的临床治疗观摩。

(二)吴卫国教授:1、整合医学概要;2、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产生背景和使命;3、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应用。

(注:授课老师及讲课内容根据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讲师团队及授课大纲初步安排,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五、招生对象

从事中医、骨科、外科、内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医院、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个体诊所、门诊、民间医生及医疗健康相关科研及服务人员均可参加学习。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力求使每个学员都能够独立操作。

六、其他事项:

收费:元/人(预交元,优惠元人民币),海外学员统一收费为0美金。

报到时间:11月8全天报道(11月9—13号全天培训)

报名张老师:

报名地点:陕西西安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全国统一报名及张老师(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sc88.net/xgyy/6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