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赏析160824期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

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特征比较作者工作单位介绍: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听力与言语学科系(杭州)作者简介:张颖文,女,江西人,听力师,主要研究为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子A小编今天带来的是什么文献呀?小编今天我们来谈谈脑瘫怎么样学子B什么是脑瘫哦?小编来,小板凳坐好,涨知识了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发育时期最常见的致残疾病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1%~0.5%,我国脑瘫患病率为0.4%。临床上脑瘫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其中,痉挛型最常见,约占所有类型脑瘫患者的60%~70%。语音障碍是脑瘫的常见合并症之一。正常的共鸣是语音正常产生的基础,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僵硬,动作缓慢笨拙,常累及构音肌群,表现为语音低,语流短,发音费力,发音歪曲等痉挛性发音;同时,由于肌肉僵硬,构音器官运动障痉挛型脑瘫儿童常出现口腔共鸣问题,与构音互相影响。有研究报道痉挛型脑瘫患儿口咽腔共鸣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1%,目前,我国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整体治疗、运动评估及康复方面,针对脑瘫儿童口腔共鸣特征的研究及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汉语核心韵母/a/、/i/、/u/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比较,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口腔共鸣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浙江民政康复中心和杭州市萧山区特殊康复中心的痉挛型脑瘫儿童25为研究对象(脑瘫组),其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54.32±17.45个月。纳入标准:①符合2006年国际脑瘫专题研讨会痉挛型脑瘫的诊断和分型标准;②年龄在2~6岁之间;③近期无其它发声器官疾病,呼吸系统疾病;④无听力障碍;⑤无明显精神、智力障碍;⑥无伴发癫痫;⑦具备基本发音能力,能发/a/、/i/、/u/测试音。选取杭州市滨江区东冠幼儿园正常儿童25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0.18±13.66月。纳入标准:①年龄在2~6岁之间;②近期无感冒;③无发声器官疾病、呼吸系统等影响结果的其他疾病。2结果脑瘫组与对照组儿童口腔共鸣异常例数比较脑瘫组儿童口腔共鸣大多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其中发/a/音F1异常3(12.0%,3/15),F2异常2人(8.0%,2/25);发/i/音异常4(6.0%,4/25),F2异常6人(24.0%,6/25);发u/音F1异常3人(12.0%,3/15),F2异常1人(4.0%,/25)。正常对照组儿童中发/i/音F1异常1人(4.0%,1/25),发/u/音F1、F2异常各2人(8.0%)。与国人共振峰参考标准比较,脑瘫组儿童口腔共鸣异常者15例(60%,15/25),其中喉位聚焦2例(13.33%,2/15),前位聚焦2例(13.33%,2/15),后(13.33%,2/15),前位聚焦2例(13.33%,2/15),后位聚焦8例(53.33%,8/15),混合型聚焦有3例(20.0%,3/15)。对照组儿童口腔共鸣异常者3例(12.0%,3/25),均为前位聚集,其中1例为/i/音F1异常,2例为/u/音F1、F2值均异常。3、讨论共鸣障碍是言语形成过程中由于舌、唇、软腭等共鸣器官的运动异常,导致共鸣腔体积异常,使言语聚焦点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其共鸣效果,包括口腔共鸣异常、鼻腔共鸣异常和共鸣音质异常。脑瘫儿童经常出现的说话声音尖细或沉闷属于共鸣障碍范畴,轻者影响患者的言语音色,重者影响言语清晰度,而且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及日常交流造成很大影响。元音的F1和F2值可分别反映咽腔、口腔的大小和共鸣状态,且分别与舌位的高低和前后有关。F1反映咽腔的大小和共鸣状态,与舌位高低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舌位越高,F1频率越低,反之则相反;F2反映口腔的大小和共鸣状态,与舌位前后之间存在同向变化关系,舌位越前F2频率越高反之则相反。而口腔和咽腔的大小受舌运动的直接影响,说话时舌位过度向前,称为前位聚焦;说话时舌位过度靠后,称为后位聚焦;说话时舌位过度靠下,称为喉位聚焦。本研究结果显示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口腔共鸣异常发生率较高(60%),其口腔共鸣障碍类型中喉位聚焦、前位聚焦、后位聚焦混合型(同时伴发两种及以上聚焦方式)均可出现,其中以后位聚焦居多(53.33%),其次为混合型(20.0%)。痉挛型脑瘫儿童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下颌控制、软腭提升、唇的力度、活动范围、协调性以及舌的灵活性、协调性等出现异常。/a/、/i/、/u/音对构音器官的运动有不同要求,正常发/a/音时,主要要求下颌向下运动,舌处于低位,本研究中两组儿童发/a/音的F1、F2值均无明显差异,但脑瘫儿童/a/音的F1值比正常儿稍低,说明脑瘫儿童的下颌向下运动虽然受限,但较轻微,对其共振峰未造成明显影响;发/i/音时,要求下颌和软腭上抬,同时舌体向前方运动,本研究中脑瘫患儿发/i/音的F1值比正常儿童高,说明痉挛型脑瘫患儿发/i/时下颌上抬不到位,同时舌位低于正常儿童,其下颌舌体上抬运动均有困难;脑瘫儿发/i/音的F2值比正常儿童低,说明痉挛型脑瘫患儿发/i/音时舌位极度靠后,舌体向前运动障碍;发/u/音时,要求下颌、软腭上抬,同时舌体向后方运动,脑瘫儿童/u/音F2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说明痉挛型脑瘫患儿发/u/音时舌位比正常位置更加靠后。痉挛型脑瘫患儿发/a/、/i/、/u/的F1、F2值均可发生异常,其中/i/音的异常率最高,达到40%,该结果与金星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以上结果提示,痉挛型脑瘫患儿容易出现舌体后缩,同时,由于舌、下颌等多个构音器官的异常运动导致其混合型共鸣障碍也较多见。正常对照组儿童中有3例前位聚焦共鸣异常,1例为/i/音F1异常,2例为/u/音F1、F2值均异常,提示正常儿童中也可能存在发音与舌位过度向前者;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正常儿童在言语获得过程中形成了错误发声行为(与儿童日常生活的言语环境等有关),或者儿童日常发声习惯错误(如刻意模仿等)。因此,虽然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和构音器官正常,但少数儿童也可能出现由于构音器官运动异常或者运动不到位而导致共鸣障碍。综上所述,痉挛型脑瘫患儿易出现舌体上抬困难、舌向前运动障碍,下颌与舌的协同精细运动难以达到正常水平;发音时的舌位和下颌比正常儿童舌位和下颌明显过低且极易出现舌位后现象,导致痉挛型脑瘫患儿容易出现后位聚焦或混合型聚焦共鸣障碍,提示,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言语康复训练中,应重视和加强对舌体上抬、舌前后运动以及下颌与舌协同运动能力的训练。编辑:胡立云(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指导老师:徐睿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sc88.net/jjlyx/58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