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hemiplegia)又称半身不遂,即半个身体的完全麻痹,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性损伤,导致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伤,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偏瘫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脑卒中是引发偏瘫的最常见病因,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万人,约55%~75%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表现出与偏瘫相关的运动障碍。在儿童中,偏瘫的发生率为0.6‰~1‰。偏瘫有哪些类型?按照疾病的发展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偏瘫也称发作性偏瘫,起病急骤,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症状达高峰,常见于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也可能跟脑部肿瘤或损伤导致的出血等有关。亚急性偏瘫指数天或数周逐渐进展而来的偏侧躯体功能缺损。常见原因包括硬膜下血肿,特别是老年人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也可能是由感染?原因造成。慢性偏瘫指数月之内进展的偏侧躯体功能缺损。常见原因包括肿瘤、血管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退行性病变。偏瘫的病因有哪些?出血性脑卒中、肿瘤、外伤等疾病损伤上运动神经元,使来自上运动神经元的运动冲动,不能传递至下运动神经元,导致相应神经支配的肢体发生功能障碍。当一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会表现为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同侧面部口角歪斜等症状。诱发病因40岁以上的中年人易发。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易发。寒冷、妊娠、服药不当、情绪激动、暴饮暴食、过度饮酒、过度劳累后易发。偏瘫有哪些典型症状?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流涎、鼻唇沟变浅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合并有手指麻木,伸不开,不能完成精细动作等,也可以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意识障碍等。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痪: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偏瘫可能有哪些并发症?压疮长期卧床,皮肤组织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进而出现皮肤水疱,水疱进一步扩大、破溃,极易感染,最后坏死至肌肉甚至骨骼,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肌痉挛因中枢性神经损伤所致,临床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强直。关节挛缩患者骨骼肌肌张力长时间增高,受累关节因此活动减少甚至不活动,关节周围软组织萎缩,临床表现为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缺少运动,下肢血液流动性低,血液瘀滞加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临床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及肢体坏死。坠积性肺炎患者长时间卧床,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导致病原体繁殖,侵入机体产生炎症。中枢性疼痛主要指中枢性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常哭泣、寡言少语,日常感到乏力、疲倦,注意力也会降低。吞咽功能障碍因神经受损导致神经调节肌肉群障碍,表现为进食时或进食后咳嗽或窒息,吞咽食物后胸口不适等。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由于脑和脊髓受伤导致中枢对膀胱和直肠的调节出现障碍,表现为排尿、排便不受控制,常腹泻或便秘,小便失禁等。偏瘫如何家庭护理?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主动及时地向医生反馈身体信息,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日常锻炼,比如做饭、拖地、洗衣服等。注意不能擅自停药、减药,药物更改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属心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