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执业考试考点精粹十一

1.创伤愈合类型

(1)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创缘对合整齐、愈合快、功能良好,如上皮细胞修复皮肤和粘膜。

(2)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愈合时间长、瘢痕明显、功能欠佳,主要见于创面较大、坏死组织多或并发感染的伤口。

2.清创术又称扩创术,是用手术方法彻底清理污染伤口,使之变为清洁伤口,以减少感染机会,常能达到一期愈合。清创术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内实施,但对污染较轻、头面部的伤口、早期已应用有效抗生素等情况清创缝合的时限可延长致伤后12小时。

3.使用止血带止血时,一般每隔0.5~1小时放松2~3分钟,避免引起肢体缺血坏死。转运搬动病人前四肢应妥善固定,疑有脊柱骨折,应三人以平托法或滚动法将病人平卧于硬板床上,防止脊髓损伤;胸部损伤严重者宜取伤侧向下的低斜坡卧位,以利于健侧呼吸;转运途中病人的头部应朝后(与运行方向相反),避免脑缺血。

4.换药的目的是动态观察伤口变化,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局部感染。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尽快愈合。

(1)伤口换药顺序:先清洁伤口、再污染伤口、最后感染伤口。

(2)换药的次数:一期缝合伤口术后2~3日换药1次,如无感染致拆线时再换药;分泌物不多,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伤口,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脓性分泌物多,感染重的伤口每日1次或数次。

5.休克是烧伤后48小时内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吸收。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深Ⅱ度烧伤如无感染等并发症,约3~4周后自愈,留有瘢痕。Ⅲ度烧伤或严重感染的深Ⅱ度烧伤均需靠皮肤移植修复。

6.烧伤面积评估

(1)中国新九分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该法将体表面积分为11个9%,另加会阴区的1%,构成%的体表面积。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颈

9╳1=9(发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

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

9╳3

双下肢

9╳5+1=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

46-(12-年龄)

(2)手掌法:以病人本人五指并拢的1个手掌面积约为1%计算,适用于较小面积烧伤的估测或作为九分法的补充。

7.烧伤分度及临床表现

分度

烧伤深度

临床表现

Ⅰ度烧伤

(红斑烧伤)

表皮浅层

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日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Ⅱ度

表皮的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

深度烧伤

真皮层

可有小水疱,疱壁较厚、基底苍白与潮红相间、创面湿润,痛觉迟钝。

Ⅲ度

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及骨骼

痛觉消失,创面无水疱,成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成焦痂,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

8.烧伤严重性程度

(1)轻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10%。

(2)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10%~30%,或Ⅲ度烧伤面积10%。

(3)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1%~50%,或Ⅲ度烧伤面积11%~20%,或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不足上述百分比,但并发休克、呼吸道烧伤或合并较重的复合伤。(4)特重烧伤:总面积50%或Ⅲ度烧伤面积20%,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9.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Ⅱ~Ⅲ)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计算,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要需水量ml,即为补液总量。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日需要量不变。

10.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的简便而可靠的指标。成人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有血红蛋白尿时要维持在50ml以上。病人安静,成人脉搏在次/min(小儿次/min)以下,心音强而有力,肢端温暖,收缩压在90mmHg以上,中心静脉压0.59~1.18kPa(6~12cmH2O),说明血容量已基本补足。

11.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仅提起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犬咬伤后为预防狂犬病应尽早处理伤口及注射疫苗。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用大量清水反复彻底冲洗伤口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将玷污在伤口的犬的唾液和血液冲洗干净。

12.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和大血管破裂时,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病人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快而细弱、血压下降和尿少等失血性休克表现;腹痛呈持续性,多不严重;出血多者有腹胀和移动性浊音;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不剧烈。

13.胃肠道、胆道、膀胱等空腔脏器破裂后,腹膜受化学性胃液、胆汁、胰液、肠液及尿液等的强烈刺激发生化学性腹膜炎,随后发生细菌性腹膜炎。临床上以腹膜炎的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和全身中毒症状;重要的体征是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腔内游离气体致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随之出现肠麻痹而有腹胀。

14.疑有腹腔内脏损伤的应绝对卧床休息,不随意搬动,尽量取半卧位。并做到四禁,即禁食禁饮、禁忌灌肠、禁用泻药,禁用吗啡等止痛药物。

15.腹部损伤手术治疗后护理

(1)体位:待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减轻疼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禁食胃肠减压:术后禁食2~3天,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

(3)缝合伤口拆线时间:头面颈部手术后4~5日;下腹部及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和背臀部7~9日;四肢10~12日;减张缝合伤口14日。

(4)腹腔引流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16.盆腔脓肿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下腹坠胀不适、里急后重、大便频而量少、粘液便、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直肠指检触及直肠前窝饱满且有触痛的包块,可有波动感。

17.膈下脓肿表现为患侧季肋部持续钝痛,深呼吸时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可伴有呃逆。查体患侧下胸壁肋间隙饱满,有深压痛和水肿,肝浊音界扩大,患侧下胸部呼吸音减弱或有胸膜摩擦音,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18.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中毒:病人感头痛、头晕、四肢无力、胸闷、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心悸、嗜睡或意识模糊。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常出现浅昏迷、脉快、皮肤出汗、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此时如能及时脱离中毒环境,给予加压吸氧后常于数小时后清醒。

(3)重度中毒:病人进入深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呼吸浅而快、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周身大汗,可有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最后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4)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重度中毒病人抢救清醒后,经过约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迟发性脑病的症状,如,精神意识障碍等症状。

19.轻度中毒时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10%~20%;中度中毒时浓度为30%~40%;重度中毒时为50%以上。血碳氧血红蛋白测定是对确诊有价值的指标,采集血标本一定要及时,否则离开现场后数小时碳氧血红蛋白会逐渐消失。

20.立即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服,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轻、中度中毒病人可面罩或鼻导管高流量(8~10L/min)、高浓度(60%)吸氧,严重中毒病人给予高压氧治疗。

21.有机磷中毒症状

(1)毒蕈碱样症状:出现最早,表现为头痛、头晕、多汗、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2)烟碱样症状:常从眼睑、面部、舌肌开始,逐渐发展至四肢,全身肌肉抽搐,后期出现肌力减退和瘫痪,如发生呼吸肌麻痹可诱发呼吸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有头晕、头痛、乏力,逐渐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

22.迅速清除毒物,口服中毒者反复洗胃,可用清水、2%碳酸氢钠(敌百虫中毒禁用)或1: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忌用)进行洗胃,直至清洗至无大蒜味为止,然后再用硫酸钠导泻。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反复清洗污染皮肤、头发及指甲缝等部位,禁用热水或乙醇擦洗,以防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眼部污染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或清水连续冲洗。

23.催眠镇静药急性中毒表现

药物种类

急性中毒表现

清除毒物

特效解毒

洗胃

活性炭

强化碱性化利尿

血透血液灌流

苯二氮卓类

头晕、嗜睡、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共济失调。

有效

有效

无效

氟马西尼

苯巴比妥类

轻度:嗜睡、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发音含糊不清等;重度: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由嗜睡到深昏迷。

有效

有效

对长效类有效

有效

无特效解毒药

非苯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

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水合氯醛中毒: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格鲁米特中毒: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甲喹酮中毒:明显的呼吸抑制。甲苯氨酯中毒:常有血压下降。

有效

有效

吩噻嗪类

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①震颤麻痹综合征;②静坐不能;③急性肌张力障碍反应如斜颈、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等。

有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特效解毒药

24.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是异物因误吸滑入气管和支气管,产生以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常见异物种类有花生、黄豆、果核、笔帽、纽扣、硬币等。内镜下取出异物是唯一有效的治疗办法。支气管镜检查术采用全麻,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吃奶的婴儿为4小时。内镜检查取出异物后,患儿需在4小时后方可进食。

25.破伤风典型症状:开始为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时可出现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肌痉挛时可出现颈项强直、头后仰、腰部前凸,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振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26.肋骨骨折以4~7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相邻多根、多处骨折因前后端失去支撑,使该部胸廓软化,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胸廓内负压增高,软化区向内凹陷;呼气时胸腔内负压降低,使该部胸壁向外凸出,又称连枷胸。

27.骨折局部一般表现为疼痛和压痛、肿胀和一般功能障碍。骨折专有体征:畸形、假关节活动(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8.骨筋膜综合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使软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常见于前臂和小腿骨折。主要表现为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常由骨折血肿、组织水肿或包扎石膏过紧引起。

29.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骨折愈合需要三个先决条件,即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牢固的固定、充分的血供。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治疗与护理不当、骨折断端血供不良、周围组织情况差、骨折局部有感染等均可影响愈合。

30.功能锻炼是骨折病人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直至痊愈。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伤后1~2周)主要进行患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练习,中期(伤后3~6周)进行骨折部位上、下两关节的活动,晚期(伤后6~8周)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进行患肢全面功能锻炼。

31.骨折病人应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疗方式和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采取不同的体位: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患肢肿胀时,用枕头或悬吊牵引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水肿。若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则禁止抬高患肢。固定患肢关节于功能位。

32.骨折牵引时应注意观察注意肢体远端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30cm。

(1)皮肤牵引之前涂安息香酸丁保护皮肤,出现水泡及时处理,必要时改骨牵引。

(2)保持牵引针孔周围皮肤清洁,防止牵引针左右滑动,在针孔处滴75%乙醇,每日2次,无菌敷料覆盖。每日测量肢体长度,两侧对比,防止牵引力量不足或过度牵引

33.石膏的护理

(1)石膏干固前护理:①打好石膏后用软枕垫好,禁止搬动和压迫,必须搬动时用手掌托起,严禁用手指捏和压迫,以防局部向内凹陷。②可采用提高室温、加强通风、灯泡烘烤、红外线照射等方法加速干固,但注意防止烫伤。

(2)保持石膏清洁、干燥,石膏如轻微污染可用湿布擦拭,但不要浸湿石膏。

(3)石膏固定后,患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同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

34.常见四肢骨折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肱骨干骨折

伤侧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及功能障碍。查体可见反常活动、骨擦感、患肢缩短等。

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功能障碍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典型的畸形表现是侧面观“餐叉样”畸形,正面观“枪刺样”畸形。

股骨颈骨折

髋部疼痛,移动患肢时疼痛更明显,不敢站立或行走;患肢有短缩,呈45°~60°外旋畸形;髋部有压痛,叩击足跟或大粗隆部时髋部疼痛,大转子明显突出。

股骨干骨折

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检查时局部有压痛、异常活动、可发现骨擦音。

胫腓骨干骨折

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呈短缩或成角畸形,异常活动,可发现骨擦音或骨擦感。

35.骨盆骨折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畸形、会阴部瘀斑,肢体长度不对称,骨盆分离试验和骨盆挤压试验阳性。

36.颅底骨折多为强烈间接暴力引起,常伴有硬脑膜破裂,引起脑脊液外漏或颅内积气。

骨折部位

瘀斑部位

脑脊液漏

脑神经损伤

颅前窝

“熊猫眼征”“兔眼征”

鼻漏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乳突区

耳、鼻漏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耳后及枕下部、咽后壁

第Ⅸ~Ⅻ对脑神经

37.颅底骨折病人采取半坐位,头偏向患侧,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5日。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护考小宝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sc88.net/jjlyf/68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