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医院,病房中,是心电监护仪发出的刺耳的警报声,还夹杂着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
患者今年23岁,情况十分紧急,呼吸不规律,医生诊断后发现患者心脏前降支血管近端有血栓形成,血管狭窄达95%。
主治医师立即实施抢救,药物维持血压、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因为送来的不够及时,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抢救无效离世。
后来医生在家属那了解到患者的情况,指出了问题所在。
医生提醒:这2个习惯,是心梗"加速器"
习惯1、抽烟
患者从14岁就开始抽烟。
但,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抽烟或者抽二手烟,心梗的发生率会增加7倍之多,后果不容小觑。
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易引起动脉内皮细胞肌球蛋白收缩,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使脂蛋白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加速血管硬化。
心梗就是因为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的。
习惯2、熬夜打游戏
身体的各项器官都需要休息。
熬夜时,人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不断的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容易使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动减慢,血液粘稠。
长期熬夜,会使血压、心率调节呈现超负荷状态,容易出现心脏一过性缺血,也会增加冠状动脉硬化及斑块脱落的几率,易诱发心梗。
家属听了医生的解释,痛哭道:早就劝你这2件事不要做,你就是不听劝!
身体出现这3种征兆,多半心梗要来,尽早检查
征兆1、嘴唇发黑
嘴唇上,也遍布着血管。
若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血液就无法正常的循环到嘴唇,此时,就会出现嘴唇发黑的状况。
这一原理与我们把皮筋绑到手指上,手指就会发紫一样。
征兆2、牙疼
若出现莫名的牙疼,要警惕是"心梗"敲门。
心梗引起的牙痛,称之为"心源性牙痛",这种疼痛感呈放射状,位置不固定,服用止痛片也无法止痛。
征兆3、心绞痛
这是最先出现的症状。
经常发生在人体处于安静的状态下,或者睡觉时,疼痛的范围比较广,程度也比较严重,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但也有少数患者,不会有疼痛的现象。
生活中,坚持"4少、3多",预防心梗
"4少"
1、少酒
酒进入人体内,最先在肝脏代谢。
但是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负担过重,导致肝脏代谢脂肪、糖类的功能异常,堆积在血液,使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少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中,经常含有大量的盐分。
其中大量的钠盐摄入体内,会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就是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血压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粥样硬化的血管发生破裂、痉挛或者出血,出现血栓,使血管堵塞。
3、少反式脂肪酸
像奶油蛋糕、汉堡等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要尽可能远离。
因为反式脂肪酸几乎无法被人体消耗,若摄入超量,会使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或加速血栓形成。
4、少糖
高糖食物过量摄入,不仅会使血糖、血压升高,还会因为多余的糖分无法消耗,在体内囤积,诱发肥胖症和高血脂。
哈佛大学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摄入1~2杯的高糖饮品,糖尿病的患病率会升高26%,心梗、猝死的风险会升高35%。
"3多"
1、多合理饮食
药疗不如食疗,通过合理的饮食,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
补充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帮助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每日摄入量在35g~45g之间为宜。
这类食物有粗杂粮、海带、蔬菜、水果、洋葱、香菇、木耳、芹菜等。
减少脂肪、胆固醇摄入量:脂肪摄入量每日不超过30g;胆固醇每日摄入量mg~mg一下。
这类食物有动物内脏、蛋黄、贝壳类、软体类等。
2、多抗氧化剂
氧化过程是损伤血管的重要因素。体内有机物氧化过程中会产生自由的原子碎片(自由基),对血管的破坏作用是非常大的。
而一旦血管有损伤,就更容易导致胆固醇沉淀。抗氧化剂,说白了就是具有抑制体内氧化过程的物质。
除了一些抗氧化剂含量丰富的食物:油脂类(橄榄油、向日葵油、油菜籽油)、绿叶蔬菜、西红柿、柑橘类水果、坚果等,我们可以经常食用。
还有一些富含抗氧化剂的食材,我们可以泡水喝,像各种绿茶、白茶、石斛、元芙菊等,坚持饮用,也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
其中元芙菊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晒干后泡水喝,有助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持血管弹性。
3、多运动
坚持运动,能消耗多余脂肪,加速新陈代谢,养护血管。
注意事项:
1、选择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2、运动要持之以恒,每天最好能坚持15~40分钟,使身体微微出汗。
3、刚开始运动,可以简单一些,慢慢增加运动量。
本文图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