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记版
骨折
概论
速记版
01
骨折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
骨折: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原因:骨折是由创伤(①直接暴力;②间接暴力;③疲劳性骨折)和骨髓疾病(骨髓炎;骨肿瘤)所致。临床上以前者多见。
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完整性分类:
①闭合性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
②开放式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
根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①横形骨折:
②斜形骨折:
③螺旋形骨折:
④粉碎性骨折:
⑤青枝骨折:
⑥嵌插骨折:
⑦压缩性骨折:
⑧骨骺损伤:
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①稳定性骨折
②不稳定性骨折(成角移位;缩短移位;旋转移位;侧方移位;分离移位)
02
骨折的临床表现
骨折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①休克(出血量ml)
②发热(低热一般不超过38度)
局部表现:
①骨折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②骨折特有的体征:1)畸形;2)异常活动;3)骨摩擦音或摩擦感(具有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为骨折)
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①X线检查(首选且常规);
②CT:对早期不典型病例以及复杂的解剖部位;
③MRI:
03
骨折的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脂肪栓塞综合征;
3、重要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肺损伤;③膀胱尿道损伤;④直肠损伤);
4、重要的周围组织损伤(①重要血管损伤;②周围神经损伤;③脊髓损伤);
5、骨筋膜室综合症(可以根据下面四个体征进行判断:①病肢感觉异常;②被动牵拉受累肌肉出现疼痛(肌肉被动牵拉试验阳性);③肌肉在主动屈曲时出现疼痛④筋膜室即肌腹处有压痛。
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
2、压疮;
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
6、创伤性关节炎;
7关节僵硬;
8、急性骨萎缩;
9、缺血性骨坏死;
10、缺血性肌痉挛。
04
骨折愈合过程
按组织学和细胞学分三个阶段(三者不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逐渐演进)
1、血肿炎症机化期:6-8小时血肿凝结成血块,纤维连接过程骨折后两周完成。膜内成骨的速度比软骨内成骨快,而膜内成骨又以骨外膜为主。所以骨外膜损伤会影响骨折愈合。
2、原始骨痂形成期:3-6个月
3、骨痂改造塑形期:需要1-2年
骨折愈合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临床上骨折愈合过程多为二期愈合。
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的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平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
05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1、年龄:形成坚固愈合:新生儿(2周以后);成年人(3个月左右),跟年龄成反比。
2、健康状况:跟健康成正比。
二、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骨折面接触大骨折愈合快(螺旋形、斜形);反之亦然(横行)。多发性或一骨多处骨折愈合较慢。
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3、软组织的程度;
4、软组织嵌入;
5、感染
三:不当的治疗方法影响骨折愈合
1、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损伤软组织、骨外膜。能够保持好良好的血供,难达到解剖复位。
2、切开复位:软组织骨膜剥离过多,影响血供。
3、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摘除碎骨。
4、行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量过重造成骨折端分离,或血管痉挛。
5、骨折固定不牢固,受剪力、旋转力影响骨痂形成。
6、过早或不正确的功能锻炼。
06
骨折的急救
一:骨折急救的目的
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病肢、迅速转运、以便尽快妥善处理。
二:方法
1、抢救休克:
2、包扎伤口:若骨折端戳出皮肤并已污染,但未压迫神经与血管不应将其复位,以免深部感染。若转运过程中断端自行划入,应做好记录以便于处理。
3、妥善固定:重要措施;
4、迅速转运
07
骨折的治疗原则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及康复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的标准
①、解剖复位
②、功能复位
2、复位的方法
①、手法复位
②、切开复位
二、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
①、小夹板
②、骨科固定支具
③、石膏绷带
④、头颈及外展支具固定
⑤、持续牵引
⑥、骨外固定器
2、内固定
三、康复治疗
1、早期阶段:1~2周内;促进血液循环、消肿、防止肌萎缩;方式:肌肉主动舒缩为主。
2、中期阶段:2周以后防止肌萎缩与关节僵硬;可以逐渐增加活动强度与范围,可缓慢功能锻炼。
3、晚期阶段: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经拆除。关键时期
08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皮肤和黏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严重者可以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生命危险。
一、开放性骨折分度
第一渡: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二、手术前检查与准备
1、询问病史。
2、检查全身情况。
3、确定是否有肌腱神经血管的损伤。
4、了解伤口深度、软组织的损伤情况,感染程度。
5、拍摄病肢正、侧X片,有必要时照CT。
三、清创时间:原则上越早清创越好,通常是病后6~8h内(清创的黄金时间)。8~24h之内感染可能性大,有效使用抗生素可清创。24h原则上不应清创但应除去坏死组织与异物。
四、清创的要点
1、清创:将污染的创口,经过清洗,消毒,切除创缘、坏死组织、失去活力的组织,清理异物,使其变成清洁创口。
①、清洗
②、剪除创缘皮肤1~2mm,皮肤挫裂伤时去除失活皮肤。
③、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者应切除。
④、骨外膜应尽量保留,促进骨愈合。
⑤、彻底清理骨折端时,应尽量保留骨的完整性,促进骨愈合。
⑥、再次清洗。
2、骨折固定与组织修复
①、骨折固定:清创后,复位,找合适的方法固定。
固定应简单快捷;超过骨折后6~8h后不宜内固定。(降低人体免疫,但随着高效抗生素的运用也可内固定)
②、重要软组织的修复。
③、创口引流(24~48h后拔出,)
3、闭合创口(一期闭合是开放性骨折转变为闭合性骨折的关键、清创争取达到的主要目的;二期闭合)
①、减张缝合和植皮术
②、皮瓣移植术
③、清创结束后选这适当的方法固定病肢。
09
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开放性关节损伤:皮肤和关节囊破坏,关节腔与外界相通。处里原则与开放性骨折基本相同。分为三度
第一度:锐器刺破关节,创口较小,关节软骨和骨髓无损伤。损伤无需打开关节,以免污染扩散,在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适当固定3周可康复训练。
第二度:软组织损伤较广泛,关节软骨及骨髓部分破坏,创口内有异物。清创软组织、扩大关节切面、清除异物碎渣、碎骨复位、韧带保留修复、林格液加抗身素灌洗引流48h。
第三度:软组织毁损,韧带断裂,关节软骨和骨髓严重损伤,创口内有异物,可合并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彻底清创后敞开创口,无菌敷料湿敷,3~5天后可行延期缝合。可清创后行组织移植修复,关节功能无恢复可能者,可一期行关节融合术。
10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1、骨折延迟愈合: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时间(4~8月)未出现骨折连接。X线:骨痂少、骨折线明显、但无骨硬化的表现。真对原因处理可愈合。
2、骨折不愈合: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9月),且经再度延迟治疗(3月),仍达不到骨性愈合。
3、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愈合的位置没有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成角、旋转、重叠。
Edward羽刃喜欢我就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