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八,两眼花花”。每个人多多少少会受到老花眼的困扰。看手机短信,胳膊要伸老远,脑袋还要往后仰,才能勉强看清。
你是否真的了解老花眼?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老花眼呢?
什么是老花眼?
老花(眼),是老视的俗称,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眼睛的老化,它和年龄有所关联,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会逐渐硬化,其弹性和可塑性逐渐降低,睫状肌的收缩能力也随之减弱。眼睛的调节能力降低,渐渐无法将视线聚焦于近处物体,使患者难以看清近物,从而引发老花。
据医院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绍伟教授介绍,老花眼既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生理现象。老花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一般进入40岁就会开始受到老花的困扰,其发生迟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眼睛原有的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阅读习惯、照明条件和全身的健康状况等。即便平时注意保护眼睛,老花的度数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通常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到了60岁左右,老花的度数基本固定,不再加深。
《老花眼的手术治疗—第五次浪潮》一书中指出,全球老花人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全球有近18亿老花病人,中国“老花”人数约为3.7亿人。当你发现渐渐无法看清近物时,你该想一想是否有老花问题了
老花眼多发群体有哪些?
李绍伟提醒,即使现在还没有出现老花现象,但是为了预防老花眼,以下人群在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用眼习惯:
一是屈光不正人群:远视眼比近视眼出现老花眼的时间要早,近视者配戴隐形眼镜比配戴框架眼镜出现老花眼的时间要早。
二是用眼方法不正确人群:调节需求与用眼距离有关,因此,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容易出现老视的症状,从事精细的近距离工作的人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出现老花眼要早。
三是长期服药人群:服用胰岛素、抗焦虑药、抗忧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由于药物对睫状肌的作用,会比较早出现老视。
关于老花眼的误区
有人认为,近视的人,老了以后就不会老花。“其实近视和老花不能抵消,因为它们从病理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近视是由于屈光不正,而老花是由于晶状体退化和失去弹性。临床表现上,近视患者的老花会比普通患者稍轻,年龄会稍微推迟,但这种减缓的程度相当有限。”医院屈光科主任周继红表示。
如果年轻时近视度数较低,你可能比普通人晚些时间戴上老花镜。如果近视度数很高,晚年的你,可能既近视又老花,需要准备两副眼镜:一副近视镜,一副老花镜。或者,配一副多焦渐进眼镜。
有人认为,老花眼随便配一副老花镜就可以了。其实老花镜一定要到专业的机构去配,不然如果使用瞳距不合适的老花镜,看物体时会产生“棱镜效应”,为了看清楚,眼睛更费力,容易造成头晕眼花。
另外,根据用眼需求的不同,有些老花眼患者可能同时配多副眼镜——一副阅读眼镜、一副看电脑眼镜、一副户外眼镜以及一副驾驶眼镜等。
如何应对老花眼?
配戴框架老花镜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医院视光科主任范春雷介绍,框架老花镜又分为单焦点凸透镜片、双焦点或渐变多焦镜片。老花患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其中,渐变多焦镜片可以同时满足看远和看近的需求,现已在国内广泛使用。
配戴角膜接触镜也可以改善老花眼的症状,包括软镜和硬性透氧性接触镜。但是由于这类角膜接触镜验配复杂,配戴和日常维护对于中老年较为繁琐,因此使用比例较小。
除了配戴框架镜和角膜接触镜以外,老花眼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全国老花眼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老花眼的患者中,仅有4%的人知道老花眼可以通过手术进行矫治。
据医院白内障科主任霍冬梅介绍,老花眼的手术矫正方法包括角膜手术、巩膜手术和晶状体手术。比如,爱尔睛新摘镜手术属于晶体植入手术,采用定制人工晶体置换晶状体,可一次性解决近视、远视、散光、老视乃至早期白内障问题。
12月12日,医院将举行“国际同步,远近无忧——老花诊疗新技术发布会”。现场邀请眼科专家讲解老花眼个性化诊疗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记者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