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故事江北蓬先生叶永清八

江北蓬先生—叶永清(八)

★人物介绍★

叶永清,字建帮(年7月一年10月),浙江兰溪叶氏派堰头医派、吴氏回回塘医派的传人。医名誉驰寿昌、兰溪、龙游、汤溪等地,病家尊称其为“江北蓬先生”。曾任寿昌县卫生工作协会主任,医院副院长,浙江省第三、四届人民代表,建德县政协副主席,杭州市政协委员。年评为浙江省著名中医师称号。从事中医事业六十八年,由于诊务繁忙,仅撰有《血证问答》及《临床选录》等书。

★目录★

01

治阴茎痛案

02

治中风病案

03

治谵语神狂症

一、治阴茎痛案

到三十多岁的时候,叶永清已扬名浙西中部了,人们尊称他为“江北蓬先生”、“永清先生”。这么年轻就成为名医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见老百姓封的名号才是货真价实的名医。

看叶永清的医案,就是两个字,真爽。他很好地结合了两大医学流派之长,通过自己的真知搭起了自己的知识框架,诊病范围很广。精辟的辨病,大道至简至易的用药组合,让您领略到中医药的神奇。

空说无凭,我们还是来看实例吧。

有一位诸葛福琪先生,得了比较尴尬的病,阴茎痛,排尿时更加厉害。别的毛病还可拖一拖,这个病可不能拖啊。于是,请来了一位名医。这位医生一听是小便痛,这是小毛病,就是清热利尿啊,八正散汤证嘛!(八正散是个著名方剂,专治尿频尿急,溺时涩痛。)

方是个好方子,但效果不理想,尿痛还没好转,反而增添了新的症状,小便淋沥不尽。有时稍打一个咳嗽,小便就溢出。这病确实让人尴尬,这么大的人了,而且在当地,他也是个算有身份的人,跟人家谈个事情,一不小心裤子鞋子都湿了,这成何体统?

有时刚跟别人在谈话,一不小心,下身一阵钻心痛,马上愁眉苦目地跟他说:“老兄,本人内急请谅解”。搞得人家云里雾里的。

易换医生来治疗,也是同一个思路,犹以为温热盘踞下焦,乃用清热化湿利尿,讵知几剂药之后,病情转趋加重。后更医数次,皆以湿热论治,病无消退,遂就此停药。这些医生前后给这位诸葛兄,利了20多天的湿热。看来那个年头一根筋的医生也蛮多的。

有病得治啊!于是,到江北蓬把叶永清请来,叶永清一看,诸葛先生眉头紧锁,目光沉痛,眼神里透露出他内心的“痛苦”。

叶永清当时虽然已经是名医了,但人家看病特细,不轻易动笔。诊其脉搏细数,再看舌苔苔鲜红,再问其所苦,言腰脊酸疼,夜里更加厉害,小便淋沥不止,尿道管中刺痛。

叶永清在室内徒步走了一圈,仔细地分析,为什么清热利湿的药不起作用呢?

忽然想起患者年事已高,肾精已亏,复加清利,真阴更伤,湿热壅遏不清,则气化功能失常。(利了20多天的湿热,阴不伤才怪呢!中医认为久利则伤阴)

叶永清开了生地、石斛、聚精丸(黄鱼缥胶,沙苑蒺藜组成)清热养阴,泽泻、车前子利湿,川连清心火,淮小麦、芡实补脾益肾固精。

潼蒺藜甘温不燥,补肾气固涩能力较强,在肾阴虚的一些方当中,配伍它能很好起到补肾精作用。

患者服了一剂后,命人策马飞舆去请叶永清。

当叶永清一脚跨进诸葛家大门时,患者就苦闷的说:“叶医生啊!下面还没好,身上又发出疹子了。”当时他心里想:本来嘛,尴尬就尴尬了,还能到外面去走走,现在可好,连门都出不去了。

叶永清连忙察看疹子,只见红疹满布但无痒痛,夜热腰疼,诸症依旧。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好现象”。

“啊!”患者一听,当时差一点晕了过去:不会吧?没听说过啊,你忽悠我吧!

看来这位诸葛老兄,被别人忽悠得都有点害怕了,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叶永清继续说:“这个疹子出来,您体内的血热、湿热就往外排了,佳兆也。”

患者疑信参半。

叶永清又言:“疹子有顺疹逆疹之别,您这个疹子鲜红有光泽,松浮洋溢,如洒在皮肤,属于顺疹。由于您的阴液很亏,这个湿热郁于肌肤血络,不能外出,我昨天给您补了阴液,体内的湿热就有能力往外透了,湿热之邪就有出路了。逆疹是色赤而黑不饱满,是表明体内阴液内竭;或疹子紧束,是热毒锢结。”

在旁边的诸葛夫人也附和说:“叶医生说得没错,像小孩子出麻疹一样,发出来好。”

患者一想也有道理,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看来,这位诸葛仁兄平时很听妻子的话的。

于是,叶永清前方去石斛、川连、芡实、淮小麦、聚精丸。加白蒺藜清透,生扁豆化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

第三天,患者夜间发热已退,疹色也一颗颗晶莹剔透,但小便还是淋沥,有时遗尿。看来这个肾气确实很亏了(肾元不充,关门不固)。叶永清前方去白蒺藜,加生白芍、北沙参、萸肉、制首乌、枸杞子加强补肾阴力度。

第四天,全身的红疹已消退,白天遗尿也好转,晚上睡觉还是有点遗尿。患者终于相信,叶永清所说的“顺疹”确非浮言。由此可以看出,这个遗尿症并不全是湿热引起的,肾虚失固是很大的原因。

叶永清一看患者有唇干口渴,夜卧不安,阴茎溺时仍旧刺痛,虚火仍盛,遂加女贞子、酸枣仁、北术米滋阴安神,去萸肉、扁豆。

这样一日一方,到了第五天,诸葛兄的阴茎痛问题解决了,痛止人安(那么多日子以来一直挺着忍着,诸葛兄不易啊!)。看来湿热已清,但肾气肾精已大伤。出现了舌苔光降,气怯神疲,脉细弱,气阴两损的表现。那么大年纪了,那能经得起那么长时间的折腾啊(高年肾惫)!

叶永清当即转换思路,用吉林参、西洋参、石斛、生地、生白芍、山药、桑椹大补气阴,玳瑁清肝泻余火,少佐官桂,宣膀胱之气,反制药物寒凉太过,使其阴阳调和,共收振肾中阴阳和气化功能。

第六天至第十天疾病逐渐好转,第十一天,患者派人告之,诸证尽失。惟脾胃略差,改用调理脾胃而收全功。

由于篇幅有限,现只录第十天医案,供大家欣赏。

十诊:肾气不强,膀胱则不约。书言:肾开窍于二阴。可见北门之主,总在于肾,而肾之政令又在乎命门。盖命门为北门之枢,有阴阳之柄。阴阳调和,则蓄泄有常;阴阳不和,则启闭无序,阴虚气泄,是无疑义。益气养阴,守服为宜。附方如左,谨呈电阅。

潞党参三钱六分,大生地六钱,覆盆子三钱,楮实子三钱,制首乌四钱,炙黄芪二钱四分,杜仲三钱,狗脊三钱,当归一钱八分,破故纸三钱,淡竹茹三钱,吐丝并三钱六分,聚精丸四钱。

这位诸葛患者,高年肾亏,湿热久郁,兼之前医通利时间太长,不免助桀为虐。以致愈利则阴愈损,阴伤热郁深伏。由于治疗阴虚的病情时间相对较长,“阳易生,阴难复”。所以治疗十余天,气阴才慢慢恢复,后改养胃生津化湿并用,才得痊愈。

像叶氏这种医案,能从众多症状中洞悉源流,圆通权变,没有真功夫那是做不到的。他的这些临床经验,还真值得我们学中医的人好好地琢磨琢磨。

二、治中风病案

年春季,有一位姓李的中年人患了中风,他家境特好,衣食无忧。穷人家饥一顿饱一顿的,过年时才能吃一顿鸡鸭鱼肉,还要省一点吃,留着年后家里来客人吃,只能眼巴巴的望着。而这位李兄天天跟过年似的,而且肠胃功能特好,吃进去东西照单全收,以致大腹便便,肥硕无比。

大家都知道,恣食膏梁厚味,醇酒炙烤,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有的人明明知道,就是管不好自己的嘴巴。

这种人群现今特别多,为了每天的应酬,狂饮、痛吃,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年纪轻轻就挺着个大肚子,因而落下一身毛病。如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脂肪肝比比皆是,营养过剩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控制一下过剩的营养,合理调节饮食结构。

这位李兄也目睹过中风病人的惨状,轻一点的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重的卧床不起。他当时心里这个懊悔啊!

唉!看来我也要加入他们的队伍了。

于是李姓的家属,赶紧把叶永清请来,叶永清过来一看,患者偃卧在床,脑满肠肥,知道这位公子哥是个贪吃少动的主。

叶永清询问病情,只见患者说话不灵便,语言謇涩,舌头好像不听使唤(舌掉不灵)。一看舌苔,好家伙,舌质边红,中间焦黑,一看就是热毒极旺的病症,再诊脉象弦滑,左肢不遂。

如此重证、危证(来势颇剧,吉凶莫能预料),如没有真知灼见的人,是不敢去开方子的。现在一般的中医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像这类纯中医的医案,大家以后也没有眼福可以看到了。

好在叶永清中医诊断功底深厚,迅速作出判断:肝阳陡动,挟痰火上扰,枢机窒塞,遂道不通。拟以泻降化痰,以冀痰火下行为顺。

叶永清开出了处方:礞石滚痰丸、陈胆星、黄连、生牡蛎、石决明、天竺黄、双钩藤、瓜蒌实、羚羊角、牛黄至宝丹。一天两剂。

第二天复诊,患者病情毫无反应,大便未解,头痛症状仍旧存在。只见叶永清眉毛微微邹着,眼睛深沉,陷入了沉思,难道平肝清痰热不对症?但是再无效痰火也得下行啊。

片刻,叶永清立刻意识到,主攻方向出现了偏差,苔焦黑是阳明热炽,导致患者体内的津液快要消耗干了(很关键),激动了肝阳,煽其津液为痰,痰复乘风而上,阻塞隧道,震扰神经,此尊恙之所由来也(阳明经是中医术语,分为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叶老虽然没有分手、足何经,但看他用药是胃肠统治的)。

于是,叶永清改变了主攻方向,以清阳明热炽为主“急下存阴”,辅以平肝熄风,佐以清热化痰,使以养阴生津。药用:大黄15克,生石膏24克,元明粉12克,瓜蒌仁24克,双钩藤30克,陈胆星5.4克,枳壳5.4克,石决明30克,天麻5.4克,黄连3.6克,鲜石斛12克,鲜生地18克,鲜竹茹9克,鲜芦根30克煎汁代水。

第三天,服药后大便已行,气机通畅了,热邪有出路了,病势开始转轻。但脉象还是很弦滑,舌苔还是有点焦黑,看来这个热毒比较顽固(一派炎炎之势,尚恋未除)。

叶永清认为药已对症,稍作改动,去掉元明粉软坚泻下,大黄改用12克,加焦栀子清三焦之火,加木通通经络,加竹叶去天麻。

第四天,奇迹出现了,患者说话利索了,脉象没前几天那样弦滑搏指,最主要的是那焦黑的舌苔也退了。说明体内的阳热之邪已经平复了。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叶永清所拟的第四诊医案。

四诊:大脑主知觉,小脑主运动。知觉灵而运动失常,是小脑病而大脑未病也。脑居巅顶,为清虚之处。何以致病,实由肠胃蓄热熏蒸,肝阳乘机恣肆之所致也。自投泻降以来,大腑畅通,脉象较平,苔黑已蠲,舌掉亦灵。以理论之势,有退舍之征,专以清泻平肝,蠲痰通络,以冀渐平。

生石决明一两,丝瓜络二钱四分,僵蚕四钱八分,忍冬藤两,桔络一钱二分,泽泻五钱八分,双钩藤一两,鲜竹茹三钱,陈胆星一钱八分,浮海石三钱,天竺黄一钱八分。

后以通调气血,清涤痰瘀调理月余,言动完全自如,这个棘手的病就这样好了。并嘱咐其应清淡饮食,切忌大鱼大肉之品。患者不仅痊愈了,还得到合理的饮食知识。

通过这例医案,我们可以看出,平时喜欢大鱼大肉膏梁厚味之人,容易引起过量的脂肪停留在体内,日久生痰、生湿、生热,壅塞在肠胃,引动肝阳上亢。

所以,平时喜欢大吃大喝的朋友们应注意了,不要等到健康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三、治谵语神狂症

感冒发烧大家都会遇到的一种病,从普通百姓到政界首脑,从商界大亨和街头乞丐,全球各地的人都是这个疾病的易感人群,那怕是动物也不例外,可以说这个感冒发烧是很一视同仁的,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当然感冒发烧是最普通的常见病,有些人甚至根本不当回事,也不用看医生就能好。下面我要说的这种感冒发烧,那可是真的差点要了他的命。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最普通也最难缠的病,现代医学认为感冒症状是由人体遭遇呼吸道病毒或者其它微生物侵袭后继发的炎症反应所致,它与中医的“伤风病”、“寒热病”差不多。而中医对“感冒”初期症状分得很细,感受寒邪叫“伤寒”、“中寒”、“中风”(不是脑血管病的中风),感受热邪叫温热病,同时,还按季节来分,春天叫春温、风温,夏天叫暑温、暑热、暑湿、湿温,秋天叫秋燥,又分凉燥、温燥,冬天叫冬温等。在治疗上形成了两大流派,伤寒派与温病派。

复杂吧!先贤们把一个普通的感冒分得那么细,我还以最浅显易懂方式来分的,如再分辨详细点的话还有体虚(气虚、阴虚、阳虚)、温疫、时行、伏邪等等。不学中医的人,一定会听的云里雾里,朋友们,中医难学吧!

这一位患者是中年男子,初期有点发烧,这个发烧他自己也没在意,认为是一般的小毛病,挺几天就会好的,毕竟和小伤风一样都是小病而已。可是这场发烧持续了好几天不见好转,于是,请了一位医生来看,这位医生一看感受风寒了,辛温发表就可,算是小毛病嘛。

不料,服了几剂药后,患者突然性情大变,情绪变得越来越烦躁,有时还有发狂,这可不得了啦,平时非常顾家和疼爱老婆的一个人,突然间会揪住老婆的头发就来几巴掌,见人就骂,大家费了好大劲才算把他制服。

但总也不是个事啊!等大伙儿回头一走,他老婆可不是他的对手啊!虽然平时他对老婆言听计从,从不顶嘴,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但今天他的状况,大家非常担心。

患者的妻子也相当纳闷,难道发烧给脑袋烧坏了?难道平时对我的好都是假的?还是平日里积下来的怨气今天暴发了?她理了理被抓乱的头发,百思莫解。

于是,大家赶快把叶永清给请来了,叶永清忙问发病的具体细节,患者妻子叹了一口气,说:“平时挺顾家的一个人,对我也很好。唉,前几天发烧头痛也请医生看过,不知中了什么邪,今天性情大变。”

原来如此,叶永清观察了患者的表情,时清时昧,清时对人有礼貌,会叙述病情,发热口渴,两只耳朵好像有东西堵上,听不清,多日未大便;眛时大失常态,蚩蚩向人作苦笑,或歌或哭,或殴人詈骂。

待患者神情稍安时,叶永清给患者诊了脉,脉按沉实,肌肤炙手,再看舌苔根部又黄又厚,叶永清这下明白了,此温邪内炽,阳明腑实证(大热大实),如此重证,非大承气汤不可。

方用:瓜蒌实四钱,川连八分,元明粉三钱,枳壳一钱八分,赤苓三钱,连翘三钱,光杏仁三钱,生军三钱,菔子三钱,焦栀子二钱四分,芦根二钱四分,紫雪丹三分。

这个方子是大承气汤去厚扑加清热化痰、开窍定惊药物组成。方子里的大承气汤是寒下剂,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为主药;焦栀子苦寒清三焦之火;连翘清心肺之火,兼入胆经,为热入心包症的常用药。

杏仁归肺经、莱菔子入脾胃经,都具有降气化痰,润肠通便作用,一个在上,一个在下,配合发力;瓜蒌实清热化痰,利气散结润肠,临床上还分瓜蒌皮、瓜蒌子,它们部位不同,功效也有所差异,瓜蒌皮长于润肺化痰;瓜蒌子长于润燥通便,所以瓜蒌实(即全瓜蒌)具有瓜蒌皮、瓜蒌子所有的作用。

紫雪丹有“温病三宝”之一,具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之功,用于温病邪热内陷而致的高热烦躁。

家人按照这个方子给患者服用了两服,效果非常好,大便连下数次,如胶如漆奇臭无比,头面部有微微汗出,神情较静,谵语神狂大减。叶永清再以清热生津,健脾化湿,遂竟全功。当叶永清复诊而归时,患者不胜依依之感。

为什么一个普通感冒发烧的病会引起神昏谵语,甚则烦躁而狂呢?

感冒初期症状,中医称邪在卫分(卫分是中医术语,指感邪较轻较浅的阶段),卫分症状不除,再进一步发展就到气分了(气分是指温热邪向里发展),就形成了阳热亢盛的里热症。如邪热在肺胃,可见发热烦闷,汗多口渴,咳嗽喘急,咯吐黄痰,舌苔黄燥;如邪热在肠道,可引起肠道燥实,可见高热,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严重时会引起烦燥而狂、神昏谵语,舌苔黄厚或焦黑起刺的一系列表现。

在这里要简单科普一下中医的卫气营血辨证,温病理论把人体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认为邪气从外入内通常是按照这个顺序进入的。这个辨证方法是清代叶天士所创,将卫气营血作为辨证纲领,用以分析温病病情浅深轻重及其传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诊法和治法。

我想,医院的话,很有可能会被送去治疗,如果临床经验不丰富的医生,去按精神病去处理的话,那么这位患者的苦头有的吃了!

通过上述医案的观赏,充分显示了叶永清对疑难杂症,危急重病高超驾驭能力,别的医生束手无策的时候,他却能手到病除。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道,以精诚大爱之心,对待每一位病人。

一个好的医者,会用自己至诚至真的仁心仁术,为病人点亮希望之光,让他们充满希望地迎接明天。

本文资料由叶永清儿子叶文渠主任医师、

叶文启主治医师提供,,特此感谢!

转载自:汪建敏敏芝棠中医汇

出品/医院官微

图文编辑/医院自媒体宣传中心

欢迎投稿:中医科普知识/摄影作品/视频/采访素材

新闻爆料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sc88.net/jjlzl/6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