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
只要想走路,就要使足背屈,想要足背屈,就要用到胫骨前肌。
胫骨前肌:
近端附着于胫骨外侧髁和外侧面的上半部分
于小腿下1/3延续为肌腱向前从胫骨前面穿过到达足内侧
远端附着于内侧楔骨中底部及第一跖骨底内侧
由腓深神经(L4~S1)支配
功能:使足背屈、内翻及内收;支撑内侧纵弓
协同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拮抗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跖肌(均由胫神经支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由腓浅神经支配)
从其解剖和功能来看,胫骨前肌损伤或力量不足会导致:
①“拍地步态”:背屈无力,离心控制不足,行走时不能控制前脚掌缓慢落下,导致出现“啪啪啪”的拍地声,走路易绊倒;
②“足下垂”:多数伴有腓总神经受损,足背屈肌群无力甚至萎缩,导致“下垂足”的出现,行走时会用髋关节来代偿足背屈的不足;
③“扁平足”:胫骨前肌具有支撑内侧纵弓的作用,所以其损伤或无力也会导致足弓的塌陷,形成“功能性扁平足”。
对于胫骨前肌的手法,只是在其解剖位置进行按压,显然并不能满足医者水平提升和患者病情进展的需要。下面,我们分享两个小技巧:
①中医的足三里应用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小腿前外侧(即胫骨前肌上),犊鼻(外膝眼)下三寸,外开一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四总穴之一”,脾胃系统、虚劳诸症要穴。
手法处理时,用双手大拇指按压住足三里附近的胫骨前肌肌腹,嘱患者做足背屈内翻、跖屈外翻动作,可在患者明显的肌腹处反复做此手法,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无力、背屈不足的状态。患者会感觉下肢充满力量,健步如飞。
注意:此时一定不要站在患者前方,你会耽误到伦家起飞……
②西医的神经分布应用
胫骨前肌受腓总神经支配,而腓总神经在腘窝外侧有一出口,暴露在肌肉外,比较敏感,同时,这也是中医上足太阳膀胱经浮郗、委阳的所在。在此处做手法也能起到激活腓总神经支配肌群的作用,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