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痣切除术后缺损

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痣切除术后缺损

  目的探讨运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肿物切除术后的皮肤缺损。方法切除眼睑病变区皮肤、皮下及睑缘,保留睑板,自灰线延长切口,在创面的内或外侧设计宽度与创面相等,长度约3倍于创面的眼轮匝肌肌皮瓣。皮瓣呈倒V形,蒂部位于内侧端,将皮瓣向缺损区推进,调整内、外眦的形态,直接缝合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结果9例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结论眼轮匝肌肌皮修复眼睑痣切除术后缺损的手术方法可靠。

关键词眼睑痣眼轮匝肌肌皮瓣

眼睑痣生成较慢,但青春发育期及内分泌改变时增长较快。眼睑痣主要影响容貌,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以往多采用直接闭合或游离植皮的方法治疗,对术后的愈合和眼睑外观恢复有局限性。自年以来,我们对眼睑肿物切除后的缺损整形采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9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男2例,女7例;年龄10~51岁。右眼5例,左眼4例。痣居中者3例,居外1/2者4例,居内1/2者2例。病理诊断皮内痣4例,混合痣2例,基底细胞癌3例。面积最大者下睑1.1cm×1.3cm。

2皮瓣解剖

眼轮匝肌较菲薄,环绕睑裂。可分为眶区、眶隔前区和睑板前区3个部分。眼轮匝肌的血供来源较广,面动脉、颞浅动脉、眶下动脉和鼻背动脉、额动脉、眶上动脉、泪腺动脉等都有分支参与供血。由眼动脉及泪腺动脉分出的内外侧上、下睑动脉,在眼轮匝肌及睑板之间相互吻合,形成3个动脉弓,即上、下睑缘动脉弓和周边动脉弓。睑缘动脉弓距睑缘约2~3mm,对眼轮匝肌肌皮瓣的血供有重要意义。

3手术方法

于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在病变区外约0.6mm用美蓝画线,用11号尖刀沿下睑缘灰线劈开下眼睑至外眦角,将眼睑分成前后两层,前层含皮肤和眼轮匝肌,后层含睑板和结膜,慎勿损伤睫毛毛囊。将病变区皮肤连同受侵的睫毛一起切除。在创面外侧设计皮瓣,宽度与创面相等,长度约3倍于创面的长度(图1)。然后沿设计线切开皮瓣的下缘皮肤、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形成以皮瓣内侧端眼轮匝肌为蒂的V形皮瓣。皮瓣下缘的眼轮匝肌在内侧并不完全切开,以皮瓣易向内侧推进为度。将皮瓣的外侧端在眼轮匝肌深面掀起,与外眦角创面相通。在皮瓣上、下缘处进行皮下锐性剥离,以便于皮瓣向内侧推进,并依需要在皮瓣外眦角处全层横行切开,略呈Y状以适应创面的修复。如皮瓣向内侧推进仍有困难,可将皮瓣外侧端上、下缘的眼轮匝肌向内侧剪开至皮瓣全长的1/2~1/3处。分层缝合眼轮匝肌和皮肤,供瓣区也分层直接缝合(图2)。

3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均一期愈合,无瘢痕,无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随访2~5年,无复发。

4讨论

眼睑痣临床多见,主要影响容貌,有的痣上睫毛乱生形成倒睫,使病人长期眼红、痛、流泪,引起慢性角膜炎,部分可能恶变。该病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并整形[1]。切除后眼睑缺损的整形修复,其功能和外形的要求都比较高,修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邻近组织的松弛程度及弹性、患者的年龄及对功能和外形的要求而定。眼睑痣常包构睑缘,手术切除后遗留上、下睑的前层缺损,还有睫毛在内的睑缘缺失。术后可能因张力过大导致机械性的上睑下垂、下睑缩窄、下移、巩膜外露、睑缘切迹等并发症[2]。已有报道用已形成肌皮瓣修复上睑或下睑缺损及邻近部位小面积组织缺损[3],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组病例中切除的痣侵犯眼睑的长度在0.3~0.6cm之间,缺损位于眼睑的中部及外部,手术将包括睑缘在内的病变全部切除,不需切除其下的睑板,保留睑缘的连续性,皮瓣向内侧推进后,同时修复上、下睑缘的缺损,基本无张力缝合,同时使睫毛缺损的位置由眼睑的中部转移至外侧部分,无论是功能还是外形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眼轮匝肌由面神经颧支和颞支发出的分支支配,走行于颞浅筋膜的深面,从外侧在匝肌的深面呈网状进入匝肌,形成眼轮匝肌肌皮瓣时,仅部分损伤分支,而且在皮瓣的内侧还保留有眼轮匝肌蒂,故皮瓣转移后不会影响眼轮匝肌闭合眼睑的功能。

结论

笔者认为应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肿物手术切除,具有以下优点:(1)皮瓣颜色、质地与眼睑皮肤相同或相近。(2)手术方法简单,皮瓣血运可靠,可以一期完成手术,皮瓣不臃肿。(3)供区较隐蔽,瘢痕较小。(4)可以将侵犯睑缘的病变皮肤完全切除,而不损害良好的眼裂形态,外观满意,病人易于接受。对眼睑中外1/3肿物的手术切除修复更为合适。

病例2

病例3

赞赏

长按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白癜风饮食禁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sc88.net/jjlyf/63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