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洁司同陈之罡李治卢虎英
中国康复医院中医康复科
北京
[摘要]目的观察曼吉纳米穴位敷贴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临床作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敷贴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敷贴组:取受伤平面脊柱两侧夹脊穴各3-4穴及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关节部位结节、扳机点(阿是穴)5-6穴,应用曼吉纳米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敷贴氧化锌贴片。取穴、疗程与敷贴组相同。每疗程7次,3个疗程结束后,分别于1周和1个月统计结果。结果对两组相关数据采用Ridit分析。两组之间治疗前疼痛程度分级无显著差异P0.5,两组之间治疗后两次评定,疼痛程度分级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曼吉纳米穴位敷贴疗法简单易行、安全无副作用且疗效可靠,是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又一新途径。
肌痉挛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和康复训练的进行,因此是康复治疗中心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肌痉挛对脊椎损伤患者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但痉挛过重则会严重限制关节活动范围,引起疼痛和关节痉挛,影响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腹肌和呼吸肌的严重痉挛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尿道括约肌痉挛可导致排尿困难,诱发肾积水,处理不当导致尿毒症。因此,对严重的肌痉挛必须进行治疗
作者自年6月至年1月应用曼吉纳米穴位敷贴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年6月至年1医院住院患者。入选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完全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②有肌痉挛症状,③近2周内未接受过有关抗痉挛治疗。排除标准:①曾经做局部神经阻滞、神经根切断术、肌腱切断术,②有感染性发热,③较轻痉挛而不影响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60例患者随机分为敷贴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敷贴组3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9—49岁,病程1年至3年,其中颈髓损伤5例、胸髓损伤25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20—54岁,病程1年至3年,其中颈髓损伤4例、胸髓损伤26例;
1.2方法敷贴组:取受伤平面脊柱两侧夹脊穴各3-4穴及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关节部位结节、扳机点(阿是穴)5-6穴,敷贴由上海曼吉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曼吉纳米穴位敷贴贴片,批准文号:沪食药监械(准)字第号;对照组:贴敷特制的与曼吉纳米穴位敷贴外观一样的氧化锌贴片。取穴与敷贴组相同。两组均每48h更换一次,7次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周及一个月后统计疗效。观察期间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1.3判定标准肌痉挛程度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
1.4统计学处理对两组相关数据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1周后疼痛程度分级比较
组别(n)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P值
2级
3级
4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敷贴组(30)
5
16
9
15
9
5
1
P0.01
对照组(30)
6
16
8
1
7
14
8
P0.5
P值
P0.5
P0.01
表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后疼痛程度分级比较
组别(n)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P值
2级
3级
4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敷贴组(30)
5
16
9
11
8
7
4
P0.01
对照组(30)
6
16
8
0
7
11
12
P0.5
P值
P0.5
P0.01
注:经Ridit分析敷贴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痉挛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
两组之间治疗后肌痉挛程度分级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
对照组治疗后肌痉挛程度分级无显著差异P0.53
3讨论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而肌张力增高是牵张反射过强的结果。牵张反射的调节是通过γ-环路来实现的,其感受器是肌梭。目前对脊椎损伤并发肌痉挛的治疗有物理疗法,包括功能训练、水疗、交替电刺激等;口服或鞘内注射抗痉挛药如Boalofen;局部神经阻滞如经皮注射酚溶液或肉毒素等;手术如场电刺激及神经根切断术、肌腱切断术等;使肌痉挛缓解。这些方法改变神经肌肉接头的生理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干扰或阻断脊髓反射中的γ-环路,使过高的肌张力降低,解除肢体痉挛。
从临床中我们注意到:由于当时的损伤以及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肢体失去自主运动,长时间被动固定在同一体位,失去了正常肢体的动态平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和无菌性炎症,各软组织发生粘连、疤痕、痉挛,这种病理变化刺激肌梭的感受器,肌梭的Ia类传入神经纤维将刺激传入脊髓后直接与支配肌肉或协同肌的α神经元发生兴奋性突触联系而引发肌痉挛。近20年来关于肌筋膜触发点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软组织损伤引发疼痛与肌痉挛的病理机制与临床特点。
曼吉纳米穴位敷贴贴敷皮肤后,纳米远红外材料发射的远红外光子能量,与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能量产生共振反应,从而形成热效应,促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上升,毛细血管扩张,使贴膜中的有效药物成分通过人体表皮渗透于病变部位,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各组织间的新陈代谢,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消除炎症的作用。由于可以消除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等病理变化,消除肌痉挛的因素,从而阻断了脊髓反射中的γ-环路,解除肌痉挛。
从本组的观察中我们看到,两组之间治疗前疼痛程度分级无显著差异,敷贴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痉挛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疼痛程度分级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分级无显著差异P0.5,曼吉纳米穴位敷贴效果显著,治疗一个月后仍然有显著效果。
曼吉纳米穴位敷贴治疗简单易行、安全无副作用,疗效可靠是治疗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又一新途径。
[参考文献]
周红俊,汪家琮,刘根林等,酚注射对肌痉挛的解痉疗效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2);66-68。
刘根林,周红俊,郑缨,汪家琮等,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的临床治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2;19-24.
黄强民,敖丽娟,刘燕,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特征的要点分析。中国临床康复,,8(23)-4
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等,疼痛诊断治疗学。第一版,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素洁,女,年生,北京市人,汉族,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髓损伤中医康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