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扁平足的病因
Thecauseofflatfoot
一、病因:
尚未阐明,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本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病理观察足跗骨无发育性畸形,但连接距跟、距舟和舟楔关节的关节囊的韧带却较正常者松弛,使足负重时跟骨在距骨下方发生内旋,其前端向背侧及外侧移位,距骨则向跖侧及内侧移位,导致松弛的跟舟跖侧韧带更加松弛不能支持距骨头,使足纵弓降低,跟距韧带松弛致使跟骨外翻,则加剧足纵弓下降。
临床上将本病的病因分为四类因素(先天性和后天性):
①遗传因素;
②先天性足骨畸形;
③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
④足内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
二、病理生理:
该疾病是根据软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分为易变性即姿态性平足症。僵卧性即痉挛性平足症,往往合并腓骨肌痉挛。易变性平足症,比较常见,软组织虽然松弛,但仍保持一定弹性,负重时足扁平,除去承受重力,足部可立即恢复正常,长期治疗效果满意。僵硬性平足症多数由于骨联合(包括软骨性及纤维性联合)所致,手法不易扳正,足跗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有时合并腓骨长,短及第3腓骨肌痉挛。
严重的先天性平足症,距骨极度下垂,纵轴几乎与胫骨纵轴平行,足舟骨位于距骨头上。足前部背伸,跟毂关节外侧皮肤松弛,形成皱褶悬挂足外侧。
PART
02
扁平足的检查诊断
Examinationanddiagnosis
扁平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当诊断因韧带松弛所致的原发性扁平足时,应仔细做好鉴别诊断,除外因副舟状骨畸形,第一跖骨短缩、先天性马蹄内翻术后并发的扁平足,还要排除神经肌肉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所致的麻痹性扁平足,以及大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性扁平足。根据发病年龄、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X线检查,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一、医技检查
该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应负重条件下摄足正侧位X线片,主要在足侧片测量足弓的角度改变。
二、诊断依据
1、有先天性足骨排列异常或足部创伤、症、超限负荷、足部肌肉韧带软弱等病史。
2、足部纵弓塌陷,足底扁平。足跟外翻,行或久站易感疲乏、疼痛和压痛。
3、足印检查无弓状缺损区,并确定平足型及程度。
4、X线摄片,显示足纵弓塌陷,跗跖骨轴线关系改变。
PART
03
扁平足的治疗护理
Treatmentandcare
一、治疗原则
1、功能锻炼,如用足跖行走,屈跖运动,提踵外旋运动。
2、矫形鞋或矫形鞋垫:要求鞋底跟部及弓腰要窄,鞋帮要紧,鞋底腰部内侧半垫高2~3mm,目的为恢复内纵弓,托起距骨头,鞋跟内侧本延长至足舟骨,并较外侧半加厚3~6mm,鞋垫可用铝钢、塑料或人造革制成,要求与矫形鞋相同。对先天性平足症(即痉挛性),功能锻炼及矫形鞋不易奏效,首先全麻下手扳法矫正,石膏固定,待腓骨肌松弛后,切除骨联合(骨桥),矫正畸形,手法改正失败或畸形严重者,可作三关节融合。
3、治愈标准:足部纵弓恢复,负重功能好,走远路和久站疲乏、疼痛等症状消失。
4、好转标准:足部纵弓塌陷减轻,负重功能改善,走远路和久站疼痛不明显。
二、用药原则
1、对大多数病人,不需药物治疗,主要进行足内、外在肌功能锻炼为主;
2、对少数需行手术治疗者,术后要应用抗生素和支持对症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必要时输血或人血白蛋白。
扁平足症预防保健
据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在3-6岁的儿童群体中,对比赤脚、露趾凉鞋、拖鞋、包趾鞋,发现,赤脚的儿童群体中扁平足发病率最低,其次是穿包趾的鞋;另外,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扁平足的发病率呈降低趋势。
1、在学步前期,建议小孩儿赤脚行走;在学步初期,即应该穿着硬底鞋以保护足弓,预防扁平足的发生;Hanger、Piedro、FooTek(足下至上)分别是欧洲和美国的矫形鞋翘楚,其共同特点均为硬质鞋底。
2、有先天性平足或遗传倾向者,幼年起即应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强其肌力,同时减少负重过度或防止疲劳。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定制鞋垫。
另外,平足患者不宜穿有跟的鞋,包括中跟鞋和坡跟鞋。鞋跟具有力学功能,可以使重力线由脚跟向前移动,增加足弓和前脚的压力,高跟鞋所造成的足病多发就是这个原因,而中跟鞋的作用也是一样的,平足患者应特别注意。
warning
忠告
跑步需谨慎,跑多了也会导致扁平足的发生。为了你的健康着想,适当选择运动强度,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距离。
为了保持健康,在运动结束时注意进行下肢的放松;
晚上休息时,养成热水泡脚的习惯,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睡眠,也能够帮你放松脚部的肌肉,促进疲劳的消除。
选择运动鞋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