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在古代的时候不叫痛风,古人通常会将一种疾病分成一个大类,比如妇科病是一类,儿科病是一类,脾胃病是一类,还有一类就是痛风。但是,痛风在古时候并不叫痛风,而是被人称作“脚气病”。
当然这个名称当中的“脚气”二字说的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脚气,而是说患上痛风之后,患者的脚就会变臭,因为痛风石多长在患者脚上,古人也并不知道有什么尿酸结晶、痛风石之类的名称,只是将其统称为“脚气病”。
古时候有很多种治疗脚气病的方法,其中以鸡鸣散最为有效,只要有痛风的情形,使用鸡鸣散一般都会治愈。而这种方法也是现代临床上,经过许多痛风患者使用过后,普遍反应有效的一种方法!
隋朝有一本书,叫做《诸病源候论》,相信很多对中医有研究的朋友都对这本书不陌生。在这本书当中,主要探讨的就是疾病的病理病机,可是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却很少提及,只有导引之术。但唯独对痛风的治疗进行了解说。《诸病源候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在讨论如何进行“脚气病”的治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痛风。由此可见,痛风从隋朝开始就已经在百姓当中流行开来。
脚气病的由来根据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脚气病一开始并没有,但是永嘉之乱之后,很多北方的人跑到南方之后,这类疾病就开始流行开来,后来有几个和尚医生,治疗此病的疗效非常好,几乎百分百痊愈,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呀。
脚气病为什么得之于脚脚气病在古代也叫风毒,按照经络的循行,肝脾肾三脏都是从脚开始,而这三脏最容易被寒湿所中,所以此病一般都从脚开始。如果不断加重,才会上身,才会分布在四肢各个地方。
脚气病为什么一开始不被发觉?
脚气病一般都是在其他病发作的时候一起发作,也有的是喝酒之后就发作了,一般是男人发病比较多,也有妇人发病的情形。开始时,脚气病有很多表现,但是主要表现在肝脾肾三脏上,一般都有小便不利的情形。
脚气病的原因《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在湿冷的地方待久了,因醉酒入房做爱,汗出当风取凉,这三种情况都是得脚气病的原因。
所以,痛风也是历节病、黄汗病,张仲景治疗这个疾病有专方,比如黄芪桂枝芍药汤、桂枝附子汤等方。
脚气病如何治疗古代治疗脚气病有多种方法,其中以鸡鸣散为主方,只要有便秘的情形,用鸡鸣散治疗一方一个准。组成如下:
?鸡鸣散
槟榔7枚,陈皮30克,木瓜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不去皮)15克,紫苏茎叶9克;7味,以水毫升,煎取毫升,分温日三服。
此方在鸡鸣时分冷服,一般第三天开始出现腹泻,医书记载“服此药至天明,大停当下一碗许黑粪”,腹泻完豁然如失,效果奇快!
此方来自何处这个方是我家传用来治疗湿脚气的标准方,疗效显著,但是并不是祖上发明的,而是《朱氏集验方》中的一个方而已。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古代医学的伟大与不朽!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备用方:
第一种是对有阴虚热者,脉来细小、数,脚疼痛,用竹沥汤。
?竹沥汤
材料:竹沥毫升,甘草、秦艽、葛根、黄芩、麻黄、防己、细辛、桂心、干姜各10克,茯苓15克,防风、升麻各7克,附子20克,杏仁15克。
后14味药以水毫升,煎取毫升,趁热加入竹沥,分温日三服。
第二种则是对脉浮大,为表证者,用小续命汤,这个方效果非常好。
?小续命汤
材料:麻黄(去节)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炙甘草10克,川芎10克,杏仁10克,防己10克,肉桂7克,防风15克,附子20克。
以上11味药以水毫升,煎取毫升,分温日三服。
第三种是对脉沉,但是有小便不利的情形者,这种情况下服用越婢汤。
?越婢汤
材料:麻黄12克,石膏25克,白术12克,附子5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15枚。
以上7味药以水毫升,煎汤毫升,分温日三服。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看完一定也把文章放到朋友圈里,提醒朋友们也看看,现在有高尿酸、痛风的人真的不少,早点儿看到,就能少遭不少罪~
以往文章欢迎点击查看
痛风病友在治疗痛风的时应该避开那些误区?
痛风患者适合喝什么样的水?
平时不注意痛风的治疗,后期会有生命危险!
痛风的这些现象,你都知道吗?
痛风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温馨提示】阅读是一种成长,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智慧的你懂得分享,帮助更多朋友成长。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