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失眠的十大中医验方

1、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验案:王某,女,47岁,病一年余。心烦不寐,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彻夜不能入睡,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经用中西安神镇静之剂皆未收效。察其面色不荣,精神萎靡,自述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忍。舌光红少津无苔,脉弦数。此属心火上亢、肾阴不济之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乃出潜阳宁神汤。初服6剂,心烦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小时左右,但仍大便秘结,遂原方加文军5g,嘱继服12剂。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大便通畅,保持日一次,能入寐4小时以上,心烦消失。又服10剂,睡眠恢复6~7小时,诸症消失而愈。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2、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语: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生百出。我曾统一将之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少睡多梦实为最根本、最主要的症状,愈此则诸症减轻,而本方则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药物的作用,终是“外因”。治疗本病除服药以治其标外,更主要的还是消除病人“五志过极”(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则,病本不除,“内因”还要起主要作用。

3、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方解: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

方解:本方琥珀安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肝阴。全方药仅三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4、方名:丹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ml,再加水煎取~ml,2次煎出药液共~ml左右,合匀。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验案:徐某某,男,56岁。年12月14日初诊。失眠10余年,难以入睡,常通宵达旦不眠,每晚需服10片安眠药始能入睡1~2小时,记忆力减退,稍劳即晕,肢体抽动,两胁隐痛,特由黑龙江来京求治。视其体,形体消瘦,目眶暗滞发黑;察其舌,质暗苔黄腻;切其脉,沉细而弦。证属肝肾阴虚,心火独亢,心肾不交。予丹参枣仁汤加生熟地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黄连3g,白芍10g。服7剂后,不服安眠药已能入睡,头晕肢抽胁痛等症也随之减轻。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加当归、菖蒲、炒远志各10g,继服7剂,晚上已能安静入睡,精神转佳,症状消失,高兴而归。嘱其继续服药,以资巩固。按语:失眠多与肝肾有关。心藏神,赖肝血以养,需肾水以滋。肾藏精,肾虚则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眠。若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动扰心,神不安宁亦致失眠。临床上需根据全部脉证,审因论治。本方系自拟经验方,适应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其审证要点为:心烦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骨、生牡蛎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临床运用,尚需随症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服药同时,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

5、方名:高枕无忧丹

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2煎。

验案:李某某,男,42岁。失眠3年,终日头昏,记忆力衰退,寐则多梦纷纭,甚则通宵不眠,精神恍惚,舌红苔薄,脉细弦。服用高枕无忧丹2周,睡眠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本方为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宁。临床特点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当以滋阴清心安神为原则。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

6、方名:枸杞枣仁汤

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

验案:宁某某,男,45岁。患心动悸,发作无时,夜寐不安,倦怠乏力,面色微黄,形体消瘦,舌无苔,脉结代,每分钟心脏早搏八九次。予上方,嘱当茶饮。3天后脉律转齐,睡眠亦安。服药1月,诸症皆除。

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

7、方名:紫灵汤

药物:紫石英30g,灵磁石3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党参12g,茯苓10g,麦谷芽各30g,生甘草3g,怀山药15g。

主治:失眠。

制法:紫石英、磁石先煎半小时,余药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同煎,沸后10分钟即可,取汁,药渣再兑水,煎20~30分钟,取液,去渣,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汁混合。

用法:每日1剂,饭后2小时许温服,日服2~3次。

验案:黄某某,女,29岁。年9月30日来诊。半年前因“甲亢”行手术切除。患者于夜晚曾受惊吓,此后夜不能眠,稍有响动即心悸,曾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无效。诊时头晕目弦,耳鸣如蝉,消谷善饥,夜尿频数,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脉弱。用上方,服药4剂,夜即能寐,再以本方加减调治月余,睡眠恢复正常,他症皆除。追访12年,未见复发。

按语:失眠病因多端,临床兼证各异,因而需根据不同证型及不同兼证,选取不同方药,辨证施治。本方适用于阴虚阳亢者,证见头晕目眩,耳鸣,甚则耳聋,肢倦神疲,纳呆,舌淡,脉弱。方用磁石、紫石英一寒一温,以潜元阳;党参、茯苓、山药、甘草补中健脾益气;加谷麦芽以助消化,同时还有防金石之药伤胃之功。临床运用之时,尚须根据不同兼症化裁加减;眩晕者,加制首乌15g,菊花炭6g;晕厥、血压偏低者,党参改生晒参9g或西洋参6g,加山萸肉9g;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24g,金蝉花3对,朱砂1g(分冲),夜交藤15g;心悸严重者,加丹参15g,赤芍9g;耳鸣严重者,加石菖蒲3g,五味子9g。服药期间禁食碱性及刺激性食物,如馒头、切面、辣椒、大蒜、烟、酒等。

8、方名:安神煎

药物:炒陈皮6g,法半夏10g,胆星6g,石菖蒲6g,郁金10g,朱茯神15g,莲子心6g,龙齿20g,酸枣仁15g,炙甘草5g,麦芽30g,大枣10枚。

主治:失眠。诸药纳水浸泡,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水不够时可略加,煎成ml。

用法:每日1剂,日服1次。临睡前温服。服药后,以温热水洗脚后就寝。

验案:徐某,男,52岁。年5月4日初诊。患失眠2月,持续加重,渐至彻夜不寐,白天感头昏脑胀,无法工作,食少、消瘦、乏力。曾服镇静安眠西药无效。处以上方,5剂后即能入睡,再服5剂,每晚能睡6小时左右,精神转佳,遂恢复正常工作。

按语:本方所治失眠者多因精神紧张,心情不愉快而致,气郁不舒,影响脾气之运化,聚湿则成痰;或因气郁化火,煎熬津液,亦可生痰。明·戴思恭认为:“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同时指出,“理痰气”为治疗本病的“第一要义”。方用陈皮、半夏、朱茯神、甘草,取二陈汤之义,燥湿化痰,同时朱茯神还有宁心安神之功;加胆星增强化痰的作用,并能清热;菖蒲、郁金、莲子心清心化痰解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具有镇静作用;龙齿镇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麦芽健脾和胃消食;诸药合用,有燥湿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本方证的审证要点为:要有痰湿内停之象,证见胸闷、头痛、厌食等。临证之时,如见舌质红,口干者,可去陈皮,加天冬12g,麦冬12g,何首乌12g。

9、方名:百合安神汤

药物:生百合30~50g,炒枣仁30g,当归10g,夜交藤30g。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安,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百合安神汤即据此立意。其中百合味甘,性寒,清补兼用,入心经善“敛气养心,安神定魂”,据老中医多年经验,重用百合有明显镇静安眠作用,故用以为君;炒枣仁甘收酸补,向为安神要用药,用以为臣;当归善补阴血,佐百合以养心阴,夜交藤味甘性平,佐枣仁以养心血,药虽四味,但君臣相合,互佐协力,功专安神。不寐病因虽多,证型亦杂,但均以心神不守为共同病机,其治均当以安神为要务,故不论何型,皆可用百合安神汤为主进行治疗。实际应用时,百合用量宜重,方解获效卓然。因其药性平和,即使用50g,亦无任何副作用,尽管放胆用之。

加减:肝郁化火者,合用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汤;思虑过度者,合用茯神、桂圆肉、白术、木香、石斛、陈皮、柏子仁等;卒受惊恐者,加用远志、山萸肉、琥珀、生龙牡等;饮食停滞者,加砂仁、麦芽、山楂、鸡内金、槟榔等,若腹胀满、大便干结者合调胃承气汤或枳实导滞丸;痰热内蒙者,上方加温胆汤。心肾失调者,上方合用六味地黄丸、交泰丸为基本方;偏阴虚火旺者,合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偏肾阳虚者,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遗精明显者酌加桑螵蛸、金樱子、芡实、连须;盗汗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五倍子、煅龙牡等。心脾失调者,主方合归脾汤;纳呆明显者酌加陈皮、焦三仙;腹胀明显者酌加砂仁、川朴;大便稀溏者,去当归,酌加山药、薏仁、白扁豆。心肝失调者,肝血虚者合用四物汤;肝阴虚者合一贯煎;肝阳上亢者,合羚羊钩藤汤;月经不调者,酌加香附、益母草。

10、方名:养心安神汤

药物:北五味子6g,珠麦冬12g,太子参、茯苓、茯神各9g,桂圆肉、当归各9g,生龙骨12g,生牡蛎18g,炙远志6g,柏子仁、炒枣仁各15g,夜交藤30g,炙甘草2.5g。

功效:益气养心,补血安神。

主治:虚证不寐。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五味子、麦冬能滋养五脏,清心,敛肝,滋肾,益气,强阴;太子参、茯苓、茯神能益心气;桂圆肉、当归能补心血;生龙骨能入肝安魂;生牡蛎能入肺定魄;远志能引肾气上达于心,得茯苓茯神通心气下交于肾,合奏交通心肾之效,能佐麦冬散心郁以安神;炒枣仁补肝胆、敛心气;柏子仁镇肝,安惊悸,养心血;夜交藤除梦安神;炙甘草能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心血,补心气,镇心惊,安心神。加减:阴虚火旺者,去参、归、元肉,加滋阴阿胶,清火加竹叶、灯芯草、栀子、连翘心、黄连、黄芩;阴虚阳亢者,去参、归、圆肉,加阿胶、鸡子黄,阳亢甚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山萸肉、沙苑蒺藜、二至、桑椹、黑芝麻之属;心肾不交者加黄连、桂心;心脾两虚者加土炒白术,若胃气不和,苔白食少,再加砂仁、佛手或二陈;惊恐伤神,心胆气虚者改太子参为人参,加菖蒲、龙齿、朱砂;惊悸不安者炙甘草用至9~15g,照上条加味,再加琥珀;惊魇有声者参按上条适当加味,再加二陈;健忘者远志用至9g,再加菖蒲、酥炙龟板。

验案:年4月初银川市总工会干部张某,患严重神经衰弱,失眠多年,头昏,头痛,健忘,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即用养心安神汤照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二型加味出入,调治月余而愈。老中医用此方20几年来加减出入,治疗虚证不寐获效者人数众多。

按语:临床上如遇实证不寐,如胃中不和,痰热内阻,或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或瘀血不寐,均当另选对证良方;若误用此方则有实实之弊。若虚中扶实,以虚为主者,上方可以加减运用,而加减之法又不出上述十法之外。

版权声明: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回顾:

中医脉诊入门知识,带你透彻学习频湖脉学!(推荐收藏)

关庆维把中药讲透了。我听过最好的讲解

关庆维

不被理解的中医药1.病人篇

倪海厦论癌症:从头到尾我不注重肿瘤在哪里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

邓铁涛:玉屏风散剂量的秘密

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老祖宗的育儿智慧,藏在开裆裤里

27岁小伙找人按摩后身亡!医生呼吁:这个部位不能随便按

八段锦的真正功效!(真人动态图解)

痛风一个小方子,好喝又有效,再也不“痛”了!

今冬流感的中医治疗方案都在这里了!(附效方)

蒲辅周食疗防病治病经验大全(涉及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畜禽肉蛋、鱼虾贝类、山珍海味、调料饮品等)

人体神奇的自愈力,读一遍受益终生!

颈肩问题,久治不断根,是这里“寒气”没有化解

重磅!“暴力伤医黑名单”真来了!中央28部门联合惩戒

筋膜的秘密:手法,针灸,癌症和未来(下集)

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

几分钟的“推墙操”和“滚背操”,生发阳气、锻炼全身

初学中医:最易理解的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

祛湿名方|四神汤,把湿气彻底去净!

郑魁山针灸30例独家经验方

年,增强体质第一张处方,老少皆宜

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

肿瘤院士一语道破真相:癌症是“省”出来的

膝关节有疼痛,臀部也得检查!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针刀治疗思路

浅谈华佗夹脊穴在针刀临床中的应用

骨科体格检查全面讲解,值得收藏!

不是所有的腰痛、屁股痛都是梨状肌综合征!还有可能是……

疼痛必备:脊柱每一节段的定位方法,你掌握了没有呢?

最全面详细的脊柱腰段解剖图,值得收藏!

年五运六气及养生详解

每天“金鸡独立”1分钟!很快发生可喜的变化

今日小寒丨怎样养生

没事蹲一蹲,竟然能治病!中医教你养生五蹲,效果惊人

寿命短的人,吃饭的时候都会有3个坏习惯,希望你一个也不占

你以为的好习惯,其实是老年痴呆元凶!(含最全防治手册)

脸上长斑,体内必有瘀!按这4个穴位,气色好得不得了!

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

李可老中医说,经方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附李可研究经方的思路)

诊断用方的另一捷径——《伤寒论》腹诊大全(收藏)

中医亡将亡于中药,中药造假,已经疯狂——作为医者,看着都生气!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

詹文格:谁来拯救中医?!

91岁老中医公开57个家传药方

中医名家论葛根芩连汤

高树中:治疗痛经取十七椎或神阙

邓铁涛: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

“若干年后,如想找纯中医看病,也许要到海外”

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

钱学森:中医是最高层级的生命科学,指引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前+人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sc88.net/jbjc/6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