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总结经验,实录临床治愈1例下颌部肌阵挛案例。具体如下。
患者基本情况。某女,退休教师。
第一次就诊,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院挂号单编号(以下简称挂号单号):U。就诊情况:患者诉下颌部肌肉不自主跳动1月。下巴与喉结之间区域皮肤跳动不停,有节奏感,约70-80次/分,跳动皮肤不痛,右侧下颌关节处轻微疼痛。口干、口苦、偶尔头晕,双下肢后侧牵扯感,伸腿后减轻,饮食睡眠与大小便正常。患者出医院出院诊断有:1、脑动脉供血不足;2、下颌部肌阵挛;3、颈内动脉瘤;4、甲状腺结节。查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濡。诊断为中风(阴虚痰阻)。处方思路,以滋阴清热(加水退火)为要。君药:重用麦冬滋养肺阴、重用黄芩清泻肺热。臣药:天麻、胆南星、半夏、瓜蒌皮等4个化痰药联合使用,加强化痰。佐药:枳实行气理气,川芎行气活血,意图使局部顽痰散开(犹如搅拌),便于各个击破。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第二次就诊挂号单编号:U。就诊情况:下颌部皮肤肌肉跳动大约次/分,跳动频次明显大于心跳脉搏频次,跳动可以在咬牙时停止,在睡眠中停止或幅度变小。经患者同意,录制视频留存:下颌部肌痉挛视频.mp4。右侧下颌骨疼痛减轻,口干口苦减轻,舌头受牵扯抖动次数减少。双下肢牵扯感如前。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诊断同前。处方思路,以化痰为要。君药:重用天麻、胆南星化。臣药:用白芍凉血以清入里及血分之热。佐药:联合使用郁金、川芎、延胡索,行气活血,意图使局部顽痰继续散开(犹如搅拌),便于各个击破。使药:以麻黄、白芷引药上行。
第三次就诊挂号单编号:U。就诊情况:下颌部皮肤跳动幅度减小。口干,咽干并粘腻感。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处方思路,以滋阴为要。君药:重用麦冬滋肺阴。臣药:用白芍凉血。佐药:川芎、郁金行气活血,意图使局部顽痰散开,便于各个击破;胆南星、半夏化痰。使药:麻黄引药上行。
第四次就诊挂号单编号:V。就诊情况:下颌部皮肤跳动减小,偶尔停止跳动,口干苦,痰粘难咯出,痰中偶尔带血丝。舌质淡白,苔黄,脉濡。处方思路,以滋阴为要。君药:重用麦冬滋肺阴,重用牛膝滋肝肾之阴。臣药:紫菀、款冬花、天麻、胆南星联合化全身之痰。佐药:川芎、元胡行气活血,意图使局部顽痰散开,便于各个击破。使药:细辛引药上行。
第五次就诊挂号单编号:V。就诊情况:皮肤跳动幅度减小,喉中异物感,咳,双下肢腘窝牵扯感。舌质淡红,略胖,苔白,脉数。处方思路,以滋阴为要。君药:重用麦冬、百合滋肺阴;贝母清肺热化肺痰。臣药:天麻、紫菀、冬花联合化痰。佐药:大血藤通络。使药:麻黄、细辛引药上行。
随后,患者专程到诊室高兴地告诉笔者,已经不跳动了,并戏言要给笔者送锦旗。
这个病情,笔者以前没有遇到过。考虑其皮肤跳动比较明显,且皮肤跳动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负担。故以下颌部皮肤跳动为主症,并依据其动的特点,诊断为中风。根据临床收集到的资料综合分析,辨证为阴虚痰阻,其起因于患者自身体湿偏盛,复因外感迁延化热熬烁,既伤阴液,又炼湿为痰,犹如煮稀饭时火力较猛蒸发水分又受热不均,并以此判断为基准展开治疗。第一次给药后,皮肤跳动次数增加,说明药物已经发挥搅动顽痰作用。第二次服药后皮肤跳动有所缓和,说明顽痰已经被部分化解。从5次就诊效果看,基本控制住了病情,取得了阶段性疗效。
本例患者的下颌部皮肤跳动的最大特点是次数与脉率、心跳不一致。这是排除“颈内动脉瘤”引起皮肤跳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判定病位主要在气分而不是在血分的依据。临证时如果不细心辨析这一点,容易误导为“颈内动脉瘤”引起皮肤跳动。则治疗方法相去就远了。这是笔者实录本案例想告诉同仁及后学的话,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