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婴幼儿发生眼震,就有机会影响其视觉功能的发展导致视力出现如弱视等较严重的眼疾,可能使宝宝的视力受到永久的损伤。
眼震大致可以分为垂直、水平、旋转等类型,在临床中多以水平类型为主。再根据患者眼球的震颤幅度和速度,还可以分为摆动和跳动等类型。
眼球震颤并不是类似于近视、远视等单独性的眼疾,而是受到某种疾病影响而表现的症状。一般情况下,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会引起眼球震颤的发生。
眼球震颤危害
眼球震颤大致可分为知觉缺陷型眼震、运动缺陷型眼震和隐性眼震三种。
1
知觉缺陷型眼震
知觉缺陷型眼震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大脑的视觉刺激有缺损而造成的眼球震颤。
较常见的病因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盘缺损、白化症导致两侧黄斑部病变、先天性白内障、高度散光、角膜混浊等等。
2
运动缺陷型眼震
运动缺陷型眼震是由于脑干、小脑及脊髓等处受伤或病变,所引起的视觉传出的神经通路出现病变或缺陷,而出现的眼球震颤。
此外,使用一些抗痉挛药物、巴比妥、酒精等药物中毒也会引起运动缺陷型眼震。
3
隐形眼震
部分病人双眼睁开时不出现眼震,而遮盖一眼后可诱发双眼眼震,称为“隐性眼震”。
大部分眼球震颤患者会出现屈光不正、弱视等视力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健康,因此这种病一定要了解发病的原因,尽早的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才可以减轻对患者视力损害。
眼球震颤治疗
1
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眼球震颤大都属于先天发育的问题,原因很复杂,一般手术无法解决。
2
增进视力
眼源性眼球震颤,重点是提高视力,亦可配制适当三棱镜以消除代偿头位,提高视力。
3
手术治疗
特发性眼球震颤可以进行手术,其目的根据“中间带”眼位矫正其代偿头位,转变眼位,减轻眼球震颤,提高视力。由于慢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强,快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弱。为此,可以将慢相侧两眼外肌后退,以减弱其张力,使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平衡。
将“中间带”眼位从偏心注视位转到正前方注视位。如左方为中间带静止眼位性眼球震颤,可将左眼外直肌及右眼内直肌徙后6mm,左眼内直肌缩短6mm,右眼外直肌缩短7mm(一般外直肌比内直肌多徙后2毫米),使静止眼位移向前方。
4
三菱镜治疗
膜状压贴三棱镜治疗,通过佩戴三棱镜的方法,将眼球震颤的“中间带”移到正前位置。改善眼性斜颈的情况。即通过代偿头位扭转角度与三棱镜光学矫正的关系改善头位。
如果您或者您身边的亲朋好友有眼震困扰者,欢迎加入眼震交流群。扫描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