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1、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①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早期康复时机
②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订,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③康复治疗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做到循序渐进
④康复治疗必须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⑤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2、脑卒中的分期
各个分期的康复训练项目各有侧重,当然各期间也有重叠
(一)软瘫期的康复训练
O肢体摆放(良肢位)
O被动活动
O床上活动:翻身练习、Bobath握手、桥式运动
O物理因子治疗
O传统疗法:按摩、针刺
1、良肢位
(1)概念和作用
O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O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模式
O预防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体位
(2)方法: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3)举例:脑卒中右侧偏瘫患者为例
远端略抬高,肩关节稍外展,掌心向上
2、被动活动
(1)主要防止肌萎缩及足膝关节变形
(2)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即开始,脑出血病人宜在病情稳定后进行
(3)被动活动应先健侧后患侧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2-3次/日,5分钟/次
(4)切忌粗暴
康复早期,患肢弛缓,应开始关节的被动活动
(5)近端一远端关节多做抗痉挛模式的活动
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腕背伸
手掌向上;指伸展;伸髖;屈膝;踝背伸
(6)头向患侧
通过视觉反馈和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
(二)痉挛期的康复训练
1、床上活动
(1)翻身训练
向健侧翻身:主动向健侧翻身,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和躯干向健侧转动
向患侧翻身
(2)Bobath握手
(3)桥式运动
2、患肢功能训练
患肢功能训练包括患侧上肢和患侧下肢
(1)患侧上肢,被动活动肩关节和肩胛带
(2)患侧下肢:髋、膝屈曲练习,踝背屈练习
3、座位耐力训练
活动靠背床进行训练
床头角度可从30度开始,每天增加5~10度,到坐位为止
起坐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30分钟,逐渐增加,每日坐起次数及坐起时间
(可通过活动背床、垫枕)
小结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训练。这个时期基本是卧床期,主要康复措施是保持良好体位、翻身练习、被动运动、床上运动训练、开始ADL训练。
(三)恢复期的康复训练
1、平衡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左右平衡:可通过木钉板、手指分离器、卷发
(2)站立平衡训练
2、改善手功能训练
(1)作业治疗:许多社区康复中心的康复器械和物品可以帮助改善精细和协调功能
(2)拧螺丝、绘画、打字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1)饮食训练
①咀嚼与吞咽:先训练吞咽动作,确定无误吸并顺利喝水时,可试行自己进食
②环境:安静
③体位:半坐位或半卧位(健侧卧位)
(2)更衣训练
①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②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③健侧辅助患侧
(3)个人卫生
①方法
冼患手由健手帮助
健手用毛巾或龙头帮
(4)移动训练
①扶持行走训练
②独立行走训练
③拐杖行走训练
④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梯先迈健腿,下楼梯先迈患腿
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⑤轮椅训练
轮椅处方
低靠背:坐面至腋窝距离-10cm
高靠背:坐面至肩或后枕高度
扶手高度:椅面至前臂下缘的高度+2.5cm
宽度:臀间距离+5cm
深度:后臀至腓肠肌间距-5~7cm
脚踏板离地面至少5cm
(轮椅斜靠于患者健侧约与床成45度)
4、拐杖的种类:手杖、腋杖
手杖:足底到大转子距离;病人站立,肘关节屈曲25-30°,腕背伸,小趾前外侧15CM处至背伸手掌面的距离
腋杖:身高-41cm
(过长或过短的拐杖都不利于患者支撑)
(四)后遗症期的康复训练
1、维持功能训练
2、进行代偿训练(轮椅、矫形器、助步器)
3、实施环境改造(原则:无障碍设施的创设)
(1)家庭环境设施高度降低
门框要加宽以便轮椅进出
楼梯、走廊、卫生间、浴室和房间的墙壁上应安装扶手
(2)公共环境
①残疾人道
人行道设置坡道,宽度≮1.2M
非机动车道路宽≮2.5m
②防滑设施、坡道
小结
脑卒中的康复流程大致如下
一、卧床期(急性期,早期):
保持良好体位,体位交换,进行被动运动,起坐训练,床上运动训练和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二、离床期
坐位运动、平衡运动,起坐训练,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开始作业疗法(OT)训练
三、步行期:
步行训练(平行杠内,跨步与二点步行、拐杖步行训练等);上下阶梯,跨栏等实际步行训练以至最后的独立步行训练。言语、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作业疗法继续训练。
闹卒中最佳康复期,病后1-3个月,换位2小时左右为宜
注:课堂内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