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情况
望诊:腰椎生理曲度消失、平直。腰痛不能完全直立。
触诊:
对称性和活动度:L1-S1椎体旁有压痛,双侧横突不对称,活动度不对称。下肢两内踝尖等长。仰卧位两足的外翻角对称。
组织变性和压痛:髂腰肌、腰方肌、内收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紧张压痛。
特殊检查:腰部活动度:前屈:10°;后伸:0°;侧屈20°;左右旋转:20°。直腿抬高试验左(+-)右(+),加强试验双(-);挺腹试验不能完成,“4”字试验左(-)右(+),梨状肌紧张试验左(-)右(+),屈膝屈髋试验(+),骨盆分离、挤压试验(-)。
患者腰椎正侧位X片见腰椎反弓,无明显侧弯。
CT平扫见腰大肌粗大,在骨盆部肌肉仍旧明显粗大,查体时在腹股沟处有明显压痛和痉挛。
矢状扫和冠状扫描见腰大肌粗大明显,判断该肌肉病变不能单从影像入手,必须结合体格检查,触诊是最常有效的诊断方法。
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体、第1~5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的前面和下缘。肌束向下与髂肌结合,形成一肌腱,穿过腹股沟韧带的肌腔隙,沿髂耻隆起的前面及髋关节囊的前内侧面下行,止于股骨小转子。
按:患者入院时查体见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0度前阳性,超过60度以后可以继续抬高下肢。右侧梨状肌处有压痛,三天后梨状肌压痛减轻。早期治疗被梨状肌压痛诱导,治疗重点放在该肌,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于是又仔细体检,发现患者双侧髂腰肌在腹股沟处压痛明显,按压有痉挛,后针对双侧腰大肌行推拿、针灸等理疗,一周后患者症状很快缓解。通过仔细观察其腰椎CT,发现腰大肌粗大异常,再结合按压的紧张痉挛情况,联想到患者久坐工作,可能是腰大肌长期处于短缩后引起。临床上腰大肌的单独损伤不多见,本例应当属于与脊柱病变的相互影响而引发的代偿及失代偿性表现。腰大肌作为脊柱-骨盆-髋关节复合结构的一部分,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故仍需要更系统的研究,对临床相关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作者简介:李应志,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推拿临床教研室主任,云南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整骨医学院访问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共同主编十三五国家创新教材《整脊保健学》,主译《5分钟整骨医学》第二版。兼任云南省医师协会针灸推拿医师分会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手法正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产后骨盆错位等颈肩腰腿痛类疾病。李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