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和低幼宝宝经常会在睡梦中出现:踢腿、挥手,甚至痉挛、狞笑、抽搐等现象,且有可能因此就醒来大哭,不必惊慌,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今天就介绍两种常见的原因,以帮助新手爸妈们对比观察自己的宝宝,判断是否需要担心。
原因一:与生俱来的莫罗反射
每个婴儿都会有莫罗反射,又叫惊跳反射,表现为睡梦中突然挥手、蹬腿、拱背,好像受到惊吓一般,这种反射有时候会受外界的影响(如突然的声响)而触发,很多时候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会发生。
研究表明,这种反射可能与远古时期婴儿要随时保持警惕,不断醒过来寻找妈妈的基因有关
也有一种很有趣的解读说,宝宝刚生下来,并不知道自己有手有脚,有时候睡梦中突然发射了一下脑电波,引发了小手一挥,小脚一踢,把宝宝自己吓了一大跳:这是啥?啥在动?于是就大哭起来
不过,这种反射并不代表任何病变,也没有优劣之分,它会在宝宝4个月左右就逐渐消失,不用在意。
原因二: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神经反应
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会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因此,婴儿在快速眼动期(这也是一个会做梦的时期)可能会出现痉挛、狞笑、抽出、踢蹬等现象,甚至还会发出声音。
这一段看起来有点晦涩,用大白话讲就是说,当婴儿处于浅睡眠时,大脑没有休息的地方依然在给身体发出指令,但是又不足以让身体真正动起来,所以就会出现一些神经性的面部表情和小幅度的肌肉抽动。
这种现象会随着宝宝成长而减轻,从半岁到1岁左右,宝宝的睡眠就会越来越安稳、踏实,这种现象就会越来越少了。
改善方法:
无论是莫罗反射还是快速眼动期的神经反射都无需担心,但的确会发生影响宝宝睡眠的情况,很多宝宝会因此而被惊醒,继而大哭,彻底醒来
特别是在白天小睡时,有的宝宝会长时间处于浅睡眠的阶段,不断出现抽搐的现象,始终难以进入深睡眠,睡眠质量也不够高
对此,我们建议,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1、最最推荐的:从新生儿时期开始裹襁褓
襁褓非常安全而科学,不断可以改善这些反射,还可以提供给宝宝一个回到子宫的安全感,让宝宝睡得更踏实,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让落地醒发生的几率大大降低,可以说是不可缺的育儿神~器了,使用襁褓也要注意:
(1)襁褓要从新生儿阶段就开始裹,不要因为新生儿时睡得还比较好就不裹,否则等你想裹的时候,宝宝就不乐意了呢
(2)襁褓不要图使用时间长就买大号,包裹干不好是起不到作用的,一定要从最小号开始用
(3)夏天也可以使用襁褓,有薄款的襁褓,如果还觉得热,宁愿开空调
(4)如果宝宝错过了新生儿阶段,不愿意用襁褓了,那可以使用投降式睡袋,也有不错的效果
(5)襁褓裹到3个月左右,翻身的大运动开始发展以后,先放出一只手,过度几天,再放出另外一只手,完成襁褓向睡袋的过度。
襁褓及穿着图投降式睡袋2、侧睡
新生儿开始就可以侧睡,并且可以把下半身侧得多一些,上面的腿也放下来,让睡姿更稳定,侧睡可以减若这些反射,也可以减少对婴儿睡眠的影响
每个新手爸妈在遇到新生儿的各种状况时候都会一头雾水,宝宝的一点小动作也会让爸妈紧张不已,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