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科的那些病例3杰茨曼斯脱司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http://pf.39.net/bdfyy/

现病史:患者女性,47岁,主因“行走不稳1年余,左上肢笨拙半年”入院。患者年前出现行走不稳,表现为站立及行走时身体摇晃,后症状进行性加重,曾就诊外院考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给予美多芭3/4片tid口服,效果欠佳。后患者活动时出汗增多明显,偶有尿失禁,否认尿频、尿不尽感,再次就诊外院,考虑“帕金森综合征”,给予普拉克索0.mgtid+丁苯酞软胶囊0.2gtid治疗,症状无改善,遂就诊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余,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3年。

个人、婚育史:无殊。

家族史:父亲体健,母亲72岁时因心梗去世;姐姐60岁左右出现行走困难,骨科考虑腰椎病,63岁时病逝;余3哥哥及1姐姐无相似表现。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言语利,高级智能检查基本正常。颅神经:眼球扫视、追踪不平滑,上视欠充分,偶可见水平眼震,余(-)。运动系统:四肢肌力、肌张力可,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感觉系统: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共济运动:轮替试验稍笨拙,双侧指鼻、跟膝胫欠稳准,Romberg征(-)。步态、行走:步基稍宽,似醉酒步态,直线行走不能。

家族史

诊断-定位诊断

诊断-定性诊断

患者姐姐病史追踪:

因“双小腿麻木7年、加重伴间歇性跛行3月"于年5月就诊骨科,诊断"腰椎管狭窄",行"腰椎管减压术,术后双下症状减轻,年5-8月行走改善明显,8月以后行走不稳,出现手抖。年4-5月以来出现交流障碍,言语内容错误,近记忆力下降,生活能力下降,年8月就诊我院神经科门诊,查体:神情、构音清,记忆力下降,判断力下降,反应慢,遵嘱动作可,颅神经(-),上肢肌力可,指鼻(-),肌张力正常,下肢肌力V-,行走费力欠稳,鍵反射对称,双下肢跟膝胫(-),行头颅MRI提示双侧枕叶皮层异常信号。年8月去世。

患者姐姐基因检测:

患者姐姐最终诊断:杰茨曼-斯脱司勒-史茵克综合征(GSS)

GSS的发病年龄在30-60岁之间,疾病进展缓慢,病程从3个月到13年不等。症状包括小脑共济失调、步态异常、认知能力下降、构音障碍、眼部运动障碍、睡眠障碍、肌阵挛、痉挛性偏瘫、帕金森症和下肢反射性低或反射性差。

进行性小脑综合征是PL突变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其次为痴呆和锥体束功能障碍。

患者与姐姐是否为同一种疾病?

基因测定:

最终诊断:杰茨曼-斯脱司勒-史茵克综合征(GSS)、高血压(Ⅱ级,很高危)、高脂血症

讨论

朊蛋白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致命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一,其特征是将自然存在的正常细胞型朊蛋白(PrPc)转变为一种异常折叠的蛋白质,称为PrPSc。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分为3种类型:散发性、获得性和家族性。家族性包括FCJD、FFI、GSS。不同的朊蛋白病之间临床表型交叉重叠,有时临床很难区分。不典型GSS会模拟克雅病的临床谱而发病,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阶段,在临床诊断时对临床医生造成了迷惑。本患者姐姐由于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性痴呆,头颅MRI可见到典型的“花边征”,忽略了首发出现且核心的共济失调,故临床误诊为克雅病。以下从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基因等几个方面去分析这两种疾病的区别。

GSS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5岁(30~90岁),病程较克雅病长,平均病程60个月。GSS的首发症状往往是小脑性共济失调,认知下降可出现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一般症状轻微,并且大部分在中晚期。在一些GSS患者当中,认知下降可以为首发症状或者早期症状,但病情进展较克雅病慢。文献报道,GSS常见症状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和步态障碍(72%)、认知功能下降(80%)、锥体外系损害(36%)、精神症状(21%)、肌阵挛(15%),约69%~%病例有阳性家族史。本患者姐姐虽然首发症状表现为共济失调,但是随后出现的认知下降进展非常快,从近期记忆力下降发展到完全性痴呆仅用了4个月时间,快速进展痴呆使得我们首先考虑了克雅病。GSS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多中心淀粉样蛋白沉积,主要分布于小脑、大脑皮质,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少见,而克雅病的病理特征为大脑皮质的海绵状改变。

在辅助检查方面,GSS敏感性明显低于克雅病。Kovács等报道大约只有半数的GSS患者14-3-3蛋白是阳性的,小于10%的患者脑电图表现为周期性的尖锐复合波。然而对于确诊和高度疑似的克雅病患者,14-3-3蛋白检出率为91%;周期性的尖锐复合波是克雅病的特征性改变,发病后3个月克雅病患者有50%~70%为阳性。GSS患者头颅MRI一般表现为全脑或小脑萎缩,有报道30%的病例基底节区FLAIR或DWI高信号,其他研究结果表明皮质“花边征”或基底节区高信号是非常罕见的。然而,超过90%的克雅病患者头颅MRIDWI显示皮质和(或)纹状体高信号。在患者姐姐病例中头颅MRI表现为典型皮质“花边征”,并且尾状核头也出现异常高信号,这些影像改变均指向了克雅病。这也是这例患者误诊为克雅病的原因之一。这更需要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时综合分析辅助检查的结果。既往研究认为GSS患者18F-FDGPET扫描显示基底节区、丘脑区和所有皮质区的葡萄糖摄取减少,并且随病程的进展葡萄糖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代谢减低区域和程度与临床症状一致。

GSS是由位于20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朊蛋白的PRNP基因突变引起,PRNP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八肽重复序列的插入突变以及沉默突变和删除突变。文献报道,只有16种突变(P84S,PL,PL,PS,AV,GV,SI,VG,HR,FS,DN,ED,QP,QR,YN,MT)和GSS相关。其中PL是首先报道的突变,也是最常见突变类型,大约见于所有GSS患者的80%以上。PL突变相关的GSS临床谱广泛,其中1个亚型可表现为突出的认知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不典型的GSS临床表型可以酷似克雅病,遇到以共济失调起病的患者,即使合并快速进展型痴呆也不能排除GSS,若合并阳性家族史则GSS可能性会更大,均需要进行PRNP基因检测,防止临床上出现误诊和漏诊。

注:该病例为协和神经科住院医师病例报告会,无其他商业目的,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sc88.net/jjlyx/68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