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9日,星期一,小雨,东南风1级,2~27℃,空气质量:良。
昨天值班,昨晚打算今天早晨到情侣南路晨跑。早上6:10闹钟准时响起,迷迷糊糊拿起手机,由于昨晚没休息好,感觉睡眠严重不足,心里有点矛盾,犹豫着到底去不去晨跑。最终担心这种状态去跑步反而对身体不好,而且可以晚上回家夜跑,就心安理得地继续睡觉。就这样,到情侣路的处女晨跑计划泡汤了。不过以后有的是机会。
今天下午到中间站检查工作,下班比较早,6点左右就回到家。赶紧吃面包、喝牛奶,匆匆忙忙做完热身运动,然后迈出家门到江边跑步。没想到才跑几百米就感觉不对劲,左肋下有点不适,心想今天太匆忙了,很可能会出现岔气。于是减慢速度继续前行(尽管已经很慢了)。果然不出所料,跑了大概三公里左右,左肋下不适感加强,只要稍微提高速度,就出现岔气现象,只能降低速度慢慢跑(应该是有史以来最慢的速度了),左肋下的疼痛感也慢慢消失。今天就这样慢慢摇了7公里,平均配速近7分钟(心里安慰自己“慢跑才是跑步的精髓”)。其实很想继续跑,无耐天色已晚,家人还在等我吃晚餐,只好带着一点遗憾回家。
所以,跑步一定要认真对待,时间再紧,也要按部就班,不能太赶太匆忙,否则可能会违反初衷,得不尝失。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跑步岔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避免呢?
岔气是指急性胸肋痛,一般是由于突然剧烈活动,使呼吸肌发生痉挛所致。肋间肌痉挛时,疼痛出现在胸部两侧,膈肌痉挛时,疼痛会出现在左右肋下。
图片来自网络吃饭后马上跑步,很容易导致身体岔气。
因为饭后的2小时左右,身体的血液会往胃肠流动促进胃肠消化食物,流向呼吸肌的血液会相对比较少。如果这个时候再进行跑步等激烈运动,会导致呼吸肌缺氧而痉挛,从而出现岔气的现象。
避免措施:吃饭后一定要休息1至2个小时后才可以做运动,而且不能吃太饱,以七分饱为宜。俗话说得好:“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跑步时呼吸急促、呼吸方式不对。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跑步时呼吸急促,浅而快,就会出现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不够,身体组织不能够进行充分血氧交换,引起呼吸肌供氧不足,进而导致呼吸肌痉挛,引发岔气。
避免措施:跑步时应该呼吸有节律,缓慢进行深呼吸。最好采用腹部呼吸法,慢而深的吸气,强有力的外呼,这样可以增加身体供氧能力,避免岔气发生。
跑步前没有做充分的热身运动。
图片来自网络人们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大量氧气,大脑要将各个器官的血液和氧气分配给肌肉,而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节。如果身体突然从一个静止的状态,变成一个比较快速、激烈的运动状态,身体没有及时适应便会出现肌肉痉挛而岔气。
避免措施:运动前一定要做热身,让身体内部器官给肌肉提供氧气的时候,有一段的适应时间,从而避免呼吸肌痉挛而发生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