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来,天气逐渐转冷,也意味着漫长的寒冬就要来了。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天与夏天几十度的温差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
作为一名常年在手术室内的麻醉医生,对秋冬季的体会很深。秋冬季,指的就是霜降时节。这个时节,那真是一个冷。手术室内平常要保持接近25的室温,但很难做到。虽然手术室都有空调,但空调烘暖整个屋子是需要时间的。早上进术间的时候,尽管穿着长袖,但那种冷是透心的冷。体格不好的,真顶不住。因此在这个季节,科里感冒的同事也特别多。
不仅是科里同事,这个季节感冒的病人也特别多。由于感冒,很多病人被迫推迟做手术。推迟手术到是小事,但又一类人却因天气凉而伴随很大的风险,这就是高血压人群。
那么,血压高对手术有哪些影响呢?会带来哪些风险呢?下面,我们用一点时间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我们得知道一个事儿,为什么那么多人不重视高血压?因为很多人都只认为血压高仅仅就是血压高,只要头不晕、头不疼,血压就没事儿!
实际上,人类进化到现在,已经具备很大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适应外界恶劣的气候变化,我们身体内部同样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人是感知不到的。而一旦感知到血压高,就说明血压已经突破人体自我适应的极限。简单想一想,长期突破极限总是不好的吧?
那么,长期的血压高对人有哪些影响呢?
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心脏血管都要适应这种较高压力状态。久而久之,心脏的收缩力量及血管的弹性都会变得更强。就像人的肌肉一样,越干力气活、力量越强大,久而久之肌肉不仅力量增大、块头也在增大。心血管系统也会发生这种适应性的改变,表现在心肌变得更加有力量、更加肥厚;血管变得弹性更强,粗大血管会有钙化表现。比如,检查结果提示主动脉钙化,这样的人就要小心了!
除了这些适应性改变,更加严重的结果就是,周围小动脉会发生痉挛性收缩。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原因解释这种现象,但收缩血管的物质过度释放可能是主要原因。总之,结果是血管过度收缩。我们都知道,血管越粗、血流当然越多。血管痉挛,势必导致血流变少、甚至中断。高血压病人最危险的并不是血压高,甚至有的人误认为血压高会导致血管爆裂是最危险的。其实,出血性的卒中事件只占有很小一部分。有相关资料表明,出血性卒中事件仅占总卒中人群的1/5左右。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缺血性卒中事件。
长期的血管痉挛,会导致器官功能逐渐下降、甚至器官功能衰竭。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常见到的就是高血压肾病。其实,高血压眼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高血压导致的脑梗都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秋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本就痉挛的血管进一步收缩。因此,秋冬季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成倍增加。
霜降来了,请血压不正常的同志们要穿秋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