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厦门市教育局发布重要通知快扩散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

智能化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也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手机

刚刚

厦门市教育局

对外公布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戳下图了解详细)

《通知》强调:

明确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的条件。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申请流程由各学校具体规定;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应制定学生手机在生活区的使用管理办法。

明确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各学校应对教师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等做出规定。

各中小学校要合理设置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必要设施设备,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

学校要积极通过增设校内电话、班主任热线、生管热线等方式,为家校沟通提供必要的通讯条件,保证家校应急联络。

制定校规校纪,对学生校内违规使用手机等情形的惩戒做出明确规定。

通知原文如下

各区教育局,各直属中小学:

  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等方面的沟通联系,但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视力下降、与家长关系紧张等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3号),要求各地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工作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就加强我市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有关精神和要求

  各区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3号)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各区教育局、各中小学要认真履行手机管理主体责任,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因校制宜研制切实可行的校内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切实把手机管理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方案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明确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的条件。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申请流程由各学校具体规定;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应制定学生手机在生活区的使用管理办法。

  (二)明确校内手机保管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手机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离校领取方式等。

  (三)明确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各学校应对教师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等做出规定。

  (四)明确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职责。

  (五)明确对违规学生的惩戒办法。各学校要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制定校规校纪,对学生校内违规使用手机等情形的惩戒做出明确规定。

  三、落实落细服务保障

  各中小学校要合理设置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必要设施设备,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要积极通过增设校内电话、班主任热线、生管热线等方式,为家校沟通提供必要的通讯条件,保证家校应急联络。学校设置的家校便捷联系方式和办法应广泛告知师生和家长。同时加强校园内互联网信息公共阅览设备建设,充分开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时政等信息,全方位减少学生对使用手机的依赖。

  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各中小学校要持续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学生手机管理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配合学校落实有关管理要求。

  (一)开展教师培训。组织对教职工开展相关政策培训,让广大教职工熟悉本校学生手机管理的具体措施办法,并认真贯彻落实。

  (二)开展学生教育。积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把合理适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手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开展家庭教育。加强家校联系,积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教育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讲清加强学生手机管理的必要性,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以疏导为主,加强对孩子校外使用手机的管理,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最大限度减少电子设备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建立督导考核机制

  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推动学生手机管理取得实效。要建立考核机制,将手机管理融入对学生、班级的管理评价内容,将加强家校联系、不得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等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开展考核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将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办法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把学校手机管理工作情况纳入日常督导范围,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有关学生手机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取得成效。

  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年3月23日

在2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中小学生上学是否可以携带手机、老师是否可以使用手机布置作业等问题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

让我们一起来

回顾一下通知重点

针对中小学生上学是否可以携带手机、老师是否可以使用手机布置作业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

《通知》强调: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老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通知》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组可怕的数据

疫情期间半年

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据教育部对9省份人的最新调研显示,与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

长时间使用手机对眼睛的危害

SPRING

诱发干眼症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导致眼睛眨眼减少,使角膜表层的泪膜功能不稳定,从而损害角膜上皮,继而加剧眼睛的疲劳和干涩、刺痒等感觉,即引发干眼症。

形成和加剧近视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痉挛,调节功能变差,晶状体曲度增加,特别是对于18岁以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是近视发生与发展的罪魁祸首。

导致眼涨、眼疲劳

长时间的近距离手机使用,人眼需要准确跟进屏幕上的图像和文字变化,导致调节肌长时间过度紧张而无法放松,眼睛负担过重,眼部则出现过度疲劳,酸胀,甚至恶心,呕吐的症状。

近视对眼部健康危害

你们对中小学生

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怎么看呢?

综合:厦门市教育局网站、教育部网站、厦门招考、网络

编辑黄星源

海峡导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sc88.net/jjlyf/68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