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会使患者出现运动协调障碍,主要是指肌肉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肢体协调性紊乱,不能维持躯体平衡,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共济失调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即小脑型共济失调、大脑型共济失调、前庭迷路型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小脑本身或与小脑有关的神经结构病变引起,主要表现为姿势和步态异常、协调运动障碍等。可伴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等,需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大脑性共济失调有别于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但大脑性共济失调通常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明显,较少伴发眼球震颤。
前庭功能失调的表现主要为前庭性共济失调,由于前庭病变可以引起患者出现平衡障碍,临床表现为站立不稳,走路时可以向病侧倾斜,不能走直线。
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是介于脊髓和脑干小脑之间的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年SangerBrown报告一个家系中5代22人(男10、女12)患本病;年Marie描述了一组相似的疾病,故本病也称Marie型共济失调或SangerBrown型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