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北京,某商场内,一家眼保健仪产品推广展台前,一位女士对着一款外观与VR眼镜相类似的产品疑惑重重。
她不停问着导购:这东西不是一台VR眼镜吗?屏幕离孩子的眼睛那么近,难道对眼睛没有伤害吗?竟然还能矫正视力?
那位母亲所看到的误认为“VR眼镜”的产品,正是星辰万有公司开发的VR形态的眼保仪——SeeX。
提起“星辰万有”,知道的人好像并不多,但它旗下的产品——欧欧系列眼保仪,名气却大得很。
这是一系列针对青少年为主的保护视力的仪器,从年推出第一代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历经4代。
相较前三代,第四代SeeX有了较大的改变:形态与VR眼镜无异,正式由单眼护眼模式变为了双眼护眼模式;内容上也由支持观看较简单的2D图片、短片转向观看VR视频以及度的视频或图片。
不久前,北京电影学院旗下的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等,对比了佩戴HTCViveVR头盔和看平板电脑的四、六年级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根据其发布的结果声称,“在1小时内使用VR头戴式显示器的被试者,视力大多为持平或者上升;并且在内容适当的情况下,较远的虚像距对长期观看的低年龄用户更为有益”。
也就是说,VR头盔不仅不会损害视力,反而还能促进视力。
但是,针对这个结果,也存在一些其他的声音:
有人质疑,这种屏幕极其接近人眼、并需要双眼长时间聚焦在一个固定且较近的距离的头盔,是如何“矫正视力”的?专业眼科医生也告诉青亭网,引发青少年近视的因素也并不稳定。除此之外,设备图像周边的畸变、亮度、分辨率的设定都会对实验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过,报告中也指出,“如果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虚像距离设计合理,该设备可以起到较好视力矫正的作用,而如果虚像距离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因此,低年龄用户要适当使用VR头显,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使用当前市场上针对成人正常眼球设计的、具有较近距离和固定虚焦面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这一点,倒是与眼科专家给出的说法不谋而合:
短时间内佩戴VR设备对于人眼一般不会造成影响,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建议长时间使用。而就“VR设备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帮助青少年矫正视力”这一点,就更需要“大量临床案例进行观察”了。
当然,以上讨论的是“一般”的VR设备,它的诞生初衷并非是为了矫正视力,而提出这一功能,大概是因为从业者希望用户可以了解到“佩戴VR设备相当于在3米外进行观看”,这就像是在一定距离内观看电视机,并不会像平板电脑或手机那样因为屏幕贴近人眼而“损害视力”。
那么相比HTCVive这种一般向的VR头盔,主打视力保护的SeeX有哪些不同?它的效果能否让家长和孩子放心呢?
“本来就不是VR产品”
很多初衷并非主打VR领域,但却在去年VR大火的时候贴上VR标签的公司开始进行“去VR化”了,不过在星辰万有公司CEO苏振宇看来,却没有这个必要。
按他所说,SeeX本来就并非针对VR市场而生,更谈不上VR产品,对于一款眼保仪来说,既然都谈不上VR,那干嘛还要刻意进行“去VR化”呢?
星辰万有的本部在北京望京地区,在北京还有一间负责检验的工厂,另有一个分部设在深圳,同时负责他们公司产品生产的相关OEM厂商也在深圳。
这家公司自年起便开始生产销售欧欧眼保仪系列。苏振宇告诉青亭网,从年第一代眼保仪面世,欧欧眼保仪四代产品共销售出76万余台,其中,去年年中上市的第四代SeeX累积销售了余台。而医院,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北京、湖北、辽宁、河北、山东、天津6省共7所小学进行实验,得出的治疗有效率达95.72%。
为何引入VR形态?
“VR,只是适合眼保仪产品的一种形态”,苏振宇反复强调,SeeX并不是一台VR头盔。
相对前三代,SeeX的外形可谓是天翻地覆。
(下行分别为一至三代产品,第三代与前两代的区别在于可以拿在手中自由移动使用。目前第二、三代仍在售,售价元、元;最新一代SeeX售价则为元。)
苏振宇告诉青亭网,就前三代产品而言,治疗的过程即发生在使用者单眼观看眼保仪内提供的内容之中,而可提供的内容较少,也相对枯燥,大多为教育图片或学习类内容。
以第一代为例,能够看到的就是六张轮播图,而在播放的过程中,还得经过由清晰变得模糊再变清晰这一过程——即苏振宇所讲的“睫状肌训练法”,也是专业眼科医生口中的“交替注视远点与近点,从而缓解睫状肌而减少眼部疲劳”。
这个过程的枯燥以及无趣性是可想而知,即便在短短的10—15分钟的治疗过程内,对于好动、缺少耐性的青少年来说,也很难坚持。
年,苏振宇接触了谷歌的Cardboard眼镜,其光学层面以及双目成像让他灵机一动:如果把它应用在眼保仪上,不就能解决内容的枯燥问题了吗?
经过研究,他发现“VR没什么神秘的,其实就是光学技术问题”。基于此,第四代欧欧眼保仪SeeX诞生。形态改变之外,据苏振宇介绍,内容上,SeeX搭载安卓系统,用户可以选择观看2D模式或者度的全景以及VR视频。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连接电脑自主下载或删减内容。
虽然用眼模式发生改变,但苏振宇表示,SeeX并不会因为双眼护眼模式而效果加倍或者减半,其治疗效果和模式与前三代产品一样,只是缩短了以往双眼交替进行治疗的时长。
不过,苏振宇告诉青亭网,SeeX与普通的VR头盔相比,还是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一,即便是使用者自主下载观看的内容,也是采用“睫状肌训练法”,即看到的内容,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都是由10cm到无穷远做周期性匀速往返运动,经历由清晰到模糊这一过程。
对于这样的过程会不会反令使用者感觉焦躁而放弃,苏振宇显得很有信心。
“这本来就是治疗为主,内容是提升趣味性的一种补充,你想想,对于小孩子来说,治疗的过程还有好玩的动画片看就已经不错了,即便是会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但还是有声音的嘛。”
更重要的是,苏振宇透露,用户可以自主设定治疗时长。比如,规定治疗的15分钟结束后,设备将不再继续进行由模糊到清晰转变的这一过程,而是停留在清晰模式下播放内容。
第二,市面上的VR头显,大多数宣称的是“佩戴VR设备看到的景象相当于现实生活中3米外所看到的景象”。但苏振宇告诉青亭网,使用SeeX进行视力矫正的过程中,这一距离则相当于6米,似乎对视力更加安全。
第三,短波蓝光(波长处于nm-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多存在于LED灯、电脑显示器(包括CCFL和LED)、手机、数码产品、液晶显示屏、浴霸等光线中,目前VR市场有部分产品也打出了“防”蓝光的旗号。而苏振宇表示,SeeX的2K屏幕能过滤掉94%有害蓝光,已经达到了军工级的水准。不过有说法指出,蓝光的亮度只有达到太阳等级,才会对人眼产生损伤。
第四,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点,苏振宇强调,SeeX面向的是以青少年为主的用户人群,并不是成年人。而市面上大多数的VR头盔是适用于成年人佩戴的、针对成人正常眼球设计的且具有较近距离和固定虚焦面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什么是“睫状肌训练法”?
SeeX于年9月份上市,虽然采用的核心原理依然是“睫状肌训练法”,但据苏振宇介绍,其中加入了更多的智能医疗元素——将传统眼科医生的经验诊疗和现代化的数据诊疗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多重分析,自动根据每个孩子在不同视力阶段自动配置最适合的训练计划,从而达到最有效的视力改善,缓解青少年眼睛近视。
在解答“什么是睫状肌训练法”之前,要先阐述一下形成近视的原因。
医院相关专家对青亭网指出,青少年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除遗传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在缺乏眼保健的情况下,持续在光线不足时近距离观看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在上述情况中,眼内部睫状肌会长期持续收缩,先形成调节痉挛,视力疲劳,后进一步发展成为近视。也正因此,缓解眼部疲劳、矫正近视的主要做法,便是对睫状肌进行放松。
欧欧眼保仪系列(包括SeeX)对视力进行保护矫正训练的原理,即仪器通过设置多幅目标图像,由10cm到无穷远做周期性匀速往返运动,图像由清晰到模糊。这个过程则是在开发睫状肌对晶体的调节功能,恢复及增强睫状肌弹性,从而锻炼睫状肌,保护训练视力。
而依靠这一训练法研发设备的专利,属于苏振宇的父亲,苏洪泉。欧欧眼保仪系列的诞生也与苏振宇童年时的亲身经历相关。
年,苏振宇只有11岁,孩子贪玩的天性令他的视力下降造成近视,甚至一度戴上了眼镜。当时,他的父亲苏洪泉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厂的高级工程师,敬重的导师由于深度近视产生并发症造成视网膜脱落而被迫摘除眼球,这更让这位父亲加重了为儿子治疗近视的想法。
苏洪泉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参考了用睫状肌训练法训练战斗机飞行员的方式,并且自主将大型训练设备小型化,设备钻研出来后,苏洪泉将之用到了儿子的身上。
(图为苏振宇手握第三代欧欧眼保仪)
苏振宇说,通过使用父亲研发的设备,他的视力在一个月内从0.6又恢复到了1.5。
随后,苏洪泉开始用大量的猴眼以及兔眼开始了试验,验证设备安全无副作用之后,年,第一代欧欧眼保仪诞生。年,苏振宇开始接过欧欧眼保仪的工作,开始对眼保仪的形式进行更多的探索。
据苏振宇介绍,目前团队成员50余人,医疗+互联网技术的团队(BAT背景)达到70%以上;公司每年营收在数千万以上。
年,苏振宇投资界的老同学为星辰万有投资万元,并为他带来了人才、营销及内容资源。年5月,公司宣布完成总共万元的A轮融资。
日前,星辰万有正在洽淡万元的下一轮融资,苏振宇称,研发阶段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一融资将主要用于渠道建设、市场推广层面,在年达到50亿市场估值并冲刺IPO。
公司现在通过线下体验店的形式推广并销售眼保仪系列产品,线上,各大销售平台也支持购买;同时,产品还引进了招商加盟的模式进行推广。此外星辰万有还以提供实验的形式与学校进行合作,并在周边开设体验店。
苏振宇指出,目前青少年所下载的内容,都可以被家长远程进行监督,而家长也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