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假性近视”不是近视,它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调节过度使睫状肌持续性地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使物体不能清晰的成像在视网膜上。因其症状与近视相似,但其与近视存在本质的区别,其本质是“睫状肌痉挛”,医学上一般称之为“调节性近视”。
孩子一旦出现“调节性近视”,一般会伴随着以下症状:
(1)看东西模糊,视力不稳定;
(2)近距离工作后眼胀,头痛;
(3)对光敏感,畏光;
(4)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看远不清楚,过一会儿会缓解。假性近视这个叫法是严重错误的,危害是巨大的。很多家长都由于不太了解“假性近视”,只是草率地认为假性近视不用管,休息一段时间孩子的视力自然就恢复了。大部分家长还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肯定就是假性近视,不用特意去检查,会自然恢复的。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家长更以为配一副眼镜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假性近视的本质是睫状肌痉挛,不是近视,就好比腿抽筋不是瘸子一样。但由于它有一个“假”字,人们就严重低估了它的危害性,认为可管可不管。正为因如此,就好比腿抽筋,年轻人会抽筋,年老人也会抽筋。因此,没近视的孩子会有睫状肌痉挛,已经近视的孩子也会有睫状肌痉挛(混合型近视)。因此,及时消除假性近视(睫状肌痉挛)是一项长期、常态化的工作。把睫状肌痉挛称作假性近视,只是为了方便人们理解,但是却降低了对它危害性的认识。如果从睫状肌痉挛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很容易理解“混合型近视”。混合型近视=真性近视+调节性近视。
为啥会有混合型近视?就是因为睫状肌痉挛随时会出现,就好比年轻人会抽筋,年老人也会抽筋一样。
假性近视为啥会出现“畏光、视疲劳”视疲劳症状呢?这就要谈一谈假性近视的深层次危害了。刚才讲了,假性近视是“睫状肌痉挛”,睫状肌为平滑肌,根据肌纤维走行方向不同,区分有纵走纤维、环形纤维和放射状纤维三种。纵走纤维在最外侧,起于脉络膜前端,止于角膜边缘部分的巩膜,收缩时开放巩膜静脉窦,促进房水循环。长期看近(扩张)或出现假性近视(调节痉挛)则会影响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瞳孔扩大,从而导致畏光。另外,眼球的血供来自眼动脉。眼动脉自颈内动脉分出后经视神经管入眶,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一是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供应视网膜内数层(第二、三神经元和视神经球内部分营养)。二是睫状血管系统,供应除视网膜中央动脉供应外的眼球其它部分。包括色素膜、视网膜外层(第一神经元)、视神经、巩膜及角膜部分营养。
图:眼动脉及其分支↑
睫状肌是眼部两大供血系统之一,承担着为“色素膜、视网膜外层(第一神经元)、视神经、巩膜及角膜”提供营养的功能。因此,一旦出现假性近视,即睫状肌痉挛,眼部供血就会出现障碍,上述器官就会受到影响或损伤。
有些家长可能对假性近视的认识存在传统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假性近视是不需要处理的,但其实假性近视的危害非常大,同样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如果不做处理,长此以往,孩子视物不清伴随着视疲劳的症状,不但会变成真性近视,而且会影响孩子眼部器官的正常发育,诱发其它眼部疾病。所以对待假性近视不要置之不理,而是通过药物或者专业的视觉训练来放松调节,使其能清晰视物,缓解视疲劳。
您身边的眼健康顾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